1971年,美国国务院对美国公民访华禁令有所松动。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向父亲杨武之传来想要回国探亲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

杨武之将消息上报国务院,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答,祖国对于远渡重洋回乡探亲的游子发自诚挚内心的欢迎。作为一位知名度极高的学者,他的回国备受瞩目。更何况,此前还尚未有过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他的回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

当年夏天,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前往巴黎的中国领事馆办理签证。由于周恩来总理的特别关照,他在领事馆内不过“一杯茶”的时间,就已经获得了签证。

从1945年踏上美国的土地时候,杨振宁已经阔别故乡达26年之久。当他回到上海,他见到了久未见面的父母亲,恩师吴有训、同学好友邓稼先、周培源等。在上海休整一段时日,与亲朋好友一叙往昔后,他乘坐飞机前往北京。在这里,杨振宁首次见到了杜聿明。

7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了杨振宁,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杨振宁的妹妹杨振玉、弟弟杨振汉以及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也在受邀之列。

席间谈话欢声笑语不断,毫无拘束,内容从物理科学的研究延伸到了社会问题、国际问题,天南海北漫谈,无所不谈。杨振宁亲切地称曹秀清为“妈妈”,可称呼杜聿明却为“杜先生”,周恩来当即笑着纠正道:“你这称呼可不对,该叫岳丈大人。”

一个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学科泰斗,一个是国民党名将,原本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两人在人生轨迹上应该毫无交集,却奇妙地通过亲缘关系将一家人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可为何本该是一家人,杨振宁的称呼却如此生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半个世纪的陪伴,始于一场备受争议的“师生恋”

围绕杨振宁的争议并不少,最受瞩目的当属他在82岁高龄时娶了28岁的翁帆。但假若见过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的照片,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杜致礼和翁帆无论在长相还是气质上都是惊人的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杜致礼当然也知道翁帆的存在,正是她在逝世前,将携手了半个世纪的丈夫托付给了翁帆。2003年,杜致礼重病不愈,自知不久于人世,希望翁帆能代替自己继续照顾杨振宁。杜致礼逝世后,杨振宁不久便与翁帆结婚。

看似无情的举动引发了“吃瓜群众”对杨振宁的抨击,甚至上升到对他人品的攻击。但看到杜致礼和翁帆的照片后,或多或少能理解他的举动:原来杨振宁一直钟情的都是那个陪伴他走过53年风雨的伴侣。

杜聿明为自己的子女取名“礼义廉,仁勇严”,杜致礼是其中的长女。杜致礼出身将门,杨振宁家学渊源,两人的结合是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可在当时由于“师生恋”却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原来时年22岁的杨振宁曾任西南联大的代课教师,任教数学,因此才与杜致礼结识。可当时杨振宁是一位“好害羞的大男生”,两人也没怎么讲过话。后来杜致礼到美国求学。1949年,杜致礼到美国普林斯顿一家中国餐馆吃饭,巧的是杨振宁也来此就餐,因此不期而遇。

同是孤身在外求学的游子,他们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加上本来年岁相差也不大,便走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