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游到外赫布里底群岛,那晚住苏格兰的普洛克顿(Plockton),自然天成风景画卷,胜过大师的油画佳作。预订了旧火车站边带厨房的客栈,很便宜,但距离镇上很远,离超市更远。幸亏司机送我们去客栈前,特意开车带着我们去了超市买菜,晚上,才能在客栈厨房做了晚饭。出国旅行绝大部分还是自由行,背包客的自助旅行,花销很经济,没有人催着你赶路,还能自己买菜做饭,充分感受旅行地的风土人情,享受自由行的乐趣所在。但是,国外自由行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甚至包括洗衣服、铺床单、收拾被子、买菜、做饭、洗碗、打酱油……
习惯了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饭菜,但在国外吃点家乡味道的饭菜依旧是件幸福的事。住青旅、汽车营地、小客栈等民宿,能有厨房做饭,少不了要去超市买菜,要有中国味道,必须买大蒜、姜葱,打酱油、醋。吃不惯黄油,还喜欢买点橄榄油或者小麻油炒菜。在塔斯马尼亚背包旅行,将朗塞斯顿没吃完的芝麻油舍不得扔掉,塞在背包里,背到了荷巴特机场,准备直接带上飞机,过安检时,安检员问我是什么,我说是半瓶芝麻油,竟然就让我带上了飞机,到墨尔本继续做饭。
我旅行的短板是不会做饭,常烦劳同行的亲朋好友。如果我一个人旅行,要么找一家小馆子随便吃了,或者牛奶、面包和水果将就一餐,真要做饭,可以将买的菜一锅乱炖。当然自由行时,给人打下手是常态。2020年2月,与几位好友带着三个孩子,房车自驾环游新西兰南岛时,我的工作除了开车,就是在超市买菜,偶尔还会洗盘子、端饭菜、收拾桌子等等,不过最喜欢的莫过于去超买菜。
房车自驾环游新西兰南岛时,第一天从基督城出发,停在的一个超市的停车场,我们进行大采购。大采购那叫一个痛快,因为我们人多,两个房车的冰箱,还有货箱能装,油盐酱醋茶,一次就买了三大购物车食物,花了2646元人民币,售货员吃惊又开心。国外超市的果汁和牛奶很便宜,都是几块钱1000ml,比普通矿泉水便宜,一箱六瓶的红酒只要四十多块钱,很多获奖的红酒,一瓶一百多块钱。
出国旅行即使不做饭做菜,也喜欢逛超市,看有什么当地的特色美食没吃过,还喜欢对比国内食品价格。国外超市肉类、鸡蛋、水果也很便宜,尤其是当地优质牛肉、水果,比国内便宜不少,毕竟我们不少是从国外进口。2019年,去阿拉斯加在西雅图候机,有一天时间,我慢慢逛当地的百货商店和超市,看猪肉价格,当地的猪肉一斤30块人民币左右,不少肉类比当时的深圳价格还便宜。当然也有人说美国有些猪肉不好吃,添加了“莱克多巴胺”的,就是我们禁止的瘦肉精。
国外超市也有比我们贵的食品,如青菜。青菜甚至比肉贵,还有比青菜更贵的,如姜葱蒜。一块生姜折合人民币二三十元,还是从中国进口,蒜瓣也很贵,来自山东。另外特别关注酱油,挚爱调味品,是中国饭菜的灵魂所在,再难吃的芝士鱼块,蘸点酱油和醋,就成了美味的海鲜。2020年1月29日,自驾到福克斯冰川房车营地,我们在超市买了好多鸡蛋、鸡翅等,贤惠的“大厨”用酱油、十三香等卤料,卤了一大锅香味四溢的卤鸡蛋、鸡翅,引得满厨房的外国自驾车主垂涎。
不少国外旅馆、客栈和房车营地都有公共厨房,青旅则是标配。厨房却不备油、盐、酱油等调味品的,想要自己做菜,必须去超市买。在国外超市,油盐很容易买到,橄榄油比国内便宜,在大超市,基本上都能买到酱油,甚至有不少国产的酱油,毕竟酱油是中国“旅游大军”的挚爱。从我去过的各国超市来看,欧美超市里,日本品牌的酱油比国产品牌的酱油多些,在东南亚超市,中国酱油也不少。
从价格来看,国外超市里日本酱油价格整体上比中国酱油贵,同一品牌与规格的国产酱油,在国外比国内也贵多。日本同一品牌规格的酱油,在国外销售的价格却可能比国内价格更便宜,出国旅游回国到了香港,经常顺便“打酱油”带回来。日本知名品牌酱油,在加拿大某超市,590ml含税差不多五块几加币,折合人民币大约30元左右,而国内某平台看500ml的酱油,价格是近60元,贵了不少。
从国外打酱油的经历来看,无论日本酱油还是中国酱油,欧美超市国外超市销售的,没有标注添加剂的多。当然有一种说法,说国外食品标识标准与我们不同,对某些低剂量添加可以不标注,对此没有考证。不过有个一眼就能看出的差别,欧美超市销售的酱油瓶多以玻璃瓶为主,东南亚和国内销售的酱油瓶很多都是塑料的,甚至包括日本出口到我们国内的酱油,日本本土销售的也有不少塑料瓶。
酱油的添加剂之前常见,“山梨酸钾、肌苷酸二钠、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焦糖色”……应有尽有,一瓶酱油里甚至有好多种添加剂,被笑称“海克斯科技”酱油,即使符合各国标准,我们选择不买。经过某酱油事件之后,一夜之间,国内超市酱油似乎都写着“零添加”。但不少酱油配料表里,多了一种“食用酒精”,甚至包括不少日本进口的酱油也有,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反复对照以前在日本、香港打的酱油,确实没有标注“食用酒精”。
两年多没出国打酱油了,问日本朋友,让他们把家里酱油现场拍照给我。日本朋友查看了家里两种不同日本的酱油,发现有的酱油没有标注含有酒精,也有标注了酒精的。后来网上查了一下,有专业人士说,含有使食用酒精是正常的,因为现在各国关于食品的法律更严格,过去可以不标注酒精,现在都要标注了。
传统酿造酱油发酵后,也会产生酒精,但经过传统工艺酿造时,酒精会挥发一些,因此酒精度极低,最高也不会超过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销售的极个别不正规厂家的酱油,在其生产过程中,添加食用酒精作为灭菌之用,或制造过程中,会有酒精残留,所以酒精度可能会很高,甚至接近10%。看来以后旅行中打酱油,我们关注的重点不仅是添加剂,还要小心酒精度,尽量买知名品牌或者正规厂商的酱油,千万别贪图便宜,一不小心买到酱油酒”,那真的是醉了。
日本人也注重酱油的各项指标,除注意酱油中的添加剂多少,还注意酱油中盐分含量,因为有高血压的人,不适合吃盐分过高的酱油。虽说现在的酱油都写着零添加,打酱油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尽量买自然酿造的酱油,别买勾兑为主的酱油;其次,很多人不太注意酱油的保存,不少酱油瓶子上都有标注,酱油开封之后,要放进冰箱中冷藏。家中人少的,别买太大瓶酱油,吃不完容易变质。
酱油添加剂引起如此众多的关注,说明国内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已远超过去。有人认为酱油添加剂符合标准,吃了也安全,但安全说的是单一食品剂量,如果各种食品都有各种添加,每天摄入量也许会超标。2003年,丹麦第一个禁止超标反式脂肪酸的使用,使得丹麦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欧盟最低。健康是千年大计,我们越来越富裕后,食品标准应该向高标准看齐,走在世界的前列。希望我们的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更加纯净,让我们再不需要外出“打酱油”了。
本游记全部文字与照片,均为@行者老湖原创,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以其他人名义发布本游记图文,包括且不限于截图、截屏、转换为视频、AI再创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