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郑州、2023年京津冀、2024年广东......近年来,我国多地经历严重汛情,威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日前,一场约8000人参与的高规格应急救援演习聚焦了防汛防台风的各类场景。应急系统各支救援队伍总结过往防汛救援中的经验教训,在演练中优化了城镇内涝救援、列车被困营救、江堤决口封堵等救援抢险工作的打法战法。

5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政府在浙江金华等地联合举办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4”。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应急管理等专业救援力量以及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此次演习。

南都记者注意到,多款无人化应急救援新装备在演习中亮相,它们中有有测绘水下环境的无人船,侦察火情的机器狗,也有突破“信息孤岛”的空中无人通信平台。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张斌川告诉南都记者,在未来的应急装备的研发运用中,无人化将是重要发展方向。智能无人设备更加高效安全,它们的应用正改变着过往救灾的人海战术模式。

模拟超强台风登陆,贴近实战模拟过往救援难点

此次演习预设了高难度任务。据了解,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宁波象山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杭州、宁波、金华等地多灾并发。

据了解,演习在贴近实战情况下检验体系应急、精锐应急、基层应急能力。现场设置了多种受灾场景,包括且不限于发生严重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多个村镇受淹,大量人员被困孤岛,堤防决口,铁路停运,厂房爆燃,部分地区道路、电力、通信中断等。

南都记者在演习现场注意到,在城镇内涝应急救援环节,城镇场地模拟了民房、医院、学校等建筑,各建筑一层均被淹没。消防救援人员成编队进入城镇,救助其中的被困人员。

参与演习的消防救援人员告诉南都记者,此次演习吸取了过往防汛救灾中的经验教训,重点模拟了过完救援中遇到的难点,比如演练了医院中行动不便病人与ICU病人的转运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防救援人员模拟营救医院被困人员。

在城镇内涝水域安全行驶是对救援人员的一大考验。参演消防救援人员表示,城镇内涝救援中,水下错综复杂的环境极大限制了舟艇行进速度,舟艇也容易因为剐蹭水下杂物而损坏。演习中,消防救援队舟艇均为编队行进,以应对单艘舟艇损坏的情况,此外,各舟艇中配备了船桨、撑杆等装备,以备在失去动力时使用。

无人测绘船。

值得一提的是,消防救援队伍在演习中展示了水下无人测绘船的应用,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它们先于救援人员驶入了城镇内涝水域。据消防救援人员介绍,该设备可测绘水下地形,摸清水下的各类障碍物,帮助后续队伍在行进中规避危险区域。

多款新型无人设备亮相,“赴汤蹈火”救援更加高效安全

除水下无人测绘船外,还有其它新型装备在此次演习中亮相,其中有多款无人装备,它们极大提升了抗灾救险效率,并保障了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随着一声巨响,演习现场冒起冲天火光——一家工厂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车间进水发生爆燃事故,继而引燃了临近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往火场侦察的机器狗。

率先冲入火场的是一只机器狗,它是一名侦察兵。由于爆燃车间有可能发生二次爆炸或坍塌,内部环境未知而又危险。在以往类似的救援行动中,侦察工作往往依靠消防救援人员在安全距离观察,并根据有限信息预估火场情况,难以摸清真实风险。据消防人员介绍,该机器狗搭载了摄像探头与气体检测设备,进入厂房后,它可以探查火场内部情况,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搭配无人穿梭机的空中侦察,可以全方位科学评估救援风险。

此次演习还模拟了在台风影响下,江水位快速上涨,江岸突发决口的险情。在决口封堵中,亦有无人设备应用。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中国安能救援处置分队使用了远程操作的无人推土机执行封堵作业。中国安能常州救援基地办公室主任尹永殿告诉南都记者,该设备首次运用在决口抢险中,工程抢险的环境复杂,驾驶人员常常会面临机器侧翻的危险,无人设备保障了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这款设备的马力,让抢险作业更加高效。”尹永殿说。

一款在去年刚刚通过测试的水上作业平台也在此次演习中亮相。在决口前,水上作业平台搭载的植桩机将数根钢板桩植入江底,形成了一道钢铁提防。据尹永殿介绍,决口合拢前,水流愈发湍急,钢铁地方可控制江水流速,为后续决口封堵行动提供有利条件。

据了解,该水上作业平台可快速拼装,并自带驱动系统,可满足大型装备在水上抢险作业。主要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发生风浪、漫溢、坍塌、决口等灾害后,进行抢险救灾时在水上打桩作业。

依据实战需求,应急管理部依托社会力量“揭榜挂帅”研发新型装备

据了解,在决口封堵中大显身手的水上作业平台,是应急管理部以“揭榜挂帅”形式,依托相关企业研发的新型装备。近年来,多款新型装备以此形式“诞生”并投入了实战。

在营救被困列车的演习科目中,一架无人直升机飞向了列车上空,随后车内被困人员恢复了手机信号,及时与外界人员取得联系。据了解,该大型无人直升机依托搭载的公专网应急通信基站,可构建1.5万平方公里应急指挥专网,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公网。

超强台风和特大洪涝灾害极易造成大面积“信息孤岛”。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张斌川介绍,通讯网络的瘫痪,不仅影响了应急指挥通信,“孤岛”内被困人员也难以向外界传递受困信息。

空中无人通信平台为突破孤岛贡献了关键力量。据此前报道,在河南“7.20”水灾中,翼龙无人机飞往受灾的米河镇上空,滞空五小时为该地区提供网络通信。张斌川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翼龙无人机适合长距离支援,并能空中长时间工作。近期,大型无人直升机、中型复合翼无人机两款空中通信平台也已经投入使用,它们更加灵活快捷,适应性更强,能够在较为简陋的环境下快速支援。

张斌川介绍,这些空中无人通信平台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支持下,根据应急实战需求,组织相关企业力量研发的新型应急通信装备。

张斌川告诉南都记者,在未来的应急装备的研发运用中,无人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智能无人设备的应用正改变着过往救灾的人海战术模式。“救灾是一件辛苦又危险的事情,我们既要救出被困人员,也要保障好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张斌川说。

采写:南都记者王森 发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