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喜欢干巴巴的纯理论授课,希望老师多一些有趣的切入知识的方式。""希望老师能够多一些和我们的交流和沟通,不仅仅是关于学业的,也希望老师要敢于批评我们也敢于自我批评。"……日前,在"民办高校骨干教师教学成长与个人发展工作坊"上,来自培训学员所在民办高校的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对老师们说出了他们在日常学习中的真实需求。

大多数时候,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往往是教授们在台上授课,参加培训的教师学员坐在台下听课,或者大家围坐一圈讨论。这些看似经典、以教师为中心的职后培训模式已成为诸多教师的共同回忆。但是,这些培训是否让教师们未来的教学更契合学生的需求?能否让教师们更理解学生?这些问题一直少有人思考。

5月9日下午这场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和心理学院联合开展的教师研修活动,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训民办高校教师将自己所教授的学生一起带到研修现场,让大学生们亲口告诉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真实需求。比如,自己如何分配时间?偏好哪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用什么数字产品?经常光顾哪些网站?未来有什么职业规划?又期待老师给予哪些支持?

在现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谈了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和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更有学生连说几个"刺激",因为没想到有机会能在老师面前直截了当地吐露自己和同学、对学习和未来生涯需要哪些支持。

对于学生的"吐槽"也好,真实需求的表达也好,现场不少老师也进行了回应。参加培训的民办高校教师李娟坦言,学生和老师的边界感如何把握、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度"究竟在哪里,其实老师也是一直在不断的探索、调整之中。她也表示,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很有趣的角度切入了,不过老师和学生之间增加交流,在了解中使得教与学的效果有更大的提升。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徐雄伟说,长期以来,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备课、教学、考核已成为常态。但教师对授课对象往往是主观判断多、主动倾听少,往往容易降低学生需求的真实性,影响教学效果。而真正高质量的教学要回归学生和课堂,教师要倾听学生真实感受,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双向奔赴。

自2012年以来,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上海市民办高校"强师工程"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始终以专业的视角和高度举办各类有助于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为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2024年4月底,已经有21631人次的本市民办高校教师参加"强师工程"项目研修,项目涵盖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多个主题。同时,在团队努力下,"强师工程"项目已经向长三角民办高校辐射,自2019年以来,已经有30多所院校加入长三角民办高校教学发展联盟。

作者:

文:姜澎 图:受访方供图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