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帽、白大褂,口罩之上是一双温柔的眼,他们被统称为“护士”。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三班轮转,随叫随到,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助产士邓燕玲看来,“累”是护士工作的一种常态,但是每次听到“母子平安,一切顺利”,一整天的疲乏都被冲淡了。

接生超1000个宝宝

楼道帮助双胞胎足月产妇顺利分娩

“产科相对其他科室来说更多是积极向上的,我们更多见证的是喜事。做助产士也能获得更强烈的职业成就感。”2009年,邓燕玲从学校“迈向”医院,成为一名助产士。提到自己的工作,她笑着调侃道,“别人不一定知道助产士是干什么的,我一说我们的另一个职业别称‘接生婆’大家就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邓燕玲从业的第十五个年头,从业以来,她亲手迎接超过1000个宝宝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天都在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也几乎陪伴产妇经历了整个分娩过程,从产妇经历分娩的疼痛,到帮助她们放松,教她们用力,直到孩子顺利娩出,听到孩子的啼哭,每一步都能感受到这个职业赋予我的力量”。尽管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会让人欣喜不已,但是每一次分娩对产妇和医护人员而言,亦是一场考验,需要大家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全神贯注地去应对。

邓燕玲回忆道,刚工作时,她在一次夜班时,就接到“120”通知,一位孕妇在家肚子疼,她当时和值班医生带着接产包跟车去接孕妇。邓燕玲与值班医生在和孕妇及家属碰到后,快速了解到,孕妇是一个足月的双胞胎妈妈,腹痛明显。“她家住5楼,老式楼房没有电梯,我们带着孕妇下楼时,在二楼楼道拐角,她就控制不住地往地板上坐。楼道狭窄很难对孕妇进行搬动,当时就把家属带的衣被铺上,铺上无菌单,就地让产妇躺下进行检查”。这一查发现产妇宫口已经开全了,宝宝的头就要“往外冒”了。

“我们当时很紧张,但产妇比我们还紧张,我们必须保持冷静不能慌乱,安慰和疏导产妇的情绪,医护配合默契地给产妇进行了接生。”灰暗的楼道里,邓燕玲在和医生的密切配合下,产妇顺利分娩。随着两个宝宝的啼哭响起,邓燕玲抱着孩子的双手控制不住地发抖,眼泪也不受控地流下来。“双胞胎产妇就算在医院顺产也可能会遇到胎儿移位等各种情况,接生完后,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高兴,现在再去回忆依旧是心跳加速。”

这一次接生经历,给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邓燕玲极大的鼓舞,“用我的专业能力,去帮助了一个家庭,真实地体会到这个职业带给我的职业成就感,我也经常把这个故事分享给我带的学生,去鼓励他们,用专业知识去获取职业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让后进的“助产士”感受到新的职业魅力?邓燕玲在带学生时,会带大家去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大家看了产妇分娩,最初可能是惊讶和害怕,而后可能感受到这个职业的伟大,感受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产妇和家属在分娩后也会发自内心地感谢。护理工作忙起来,大家在一层楼日行一两万步,有时忙起来可能会顾不上吃饭和休息,但是大家在工作讨论之余,常说‘只要母婴平安就好’,我觉得这个信念是支撑大家坚守的最大动力。”

同理心化解医患矛盾

持续提升护理技能,加强产妇人文关怀

尽管产科会让大家时常感受到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但产科也是一个高风险科室。邓燕玲提到,分娩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大抢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于产妇和家属而言,在生命紧急时刻,专注于自身的生命安全,对医护人员的表达和对待上可能就欠缺“尊重”。“我们一方面不断地宣教生产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始终“以心换心”去理解家属的心情,共同聚焦在母婴安全上。”

邓燕玲认为,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患者通常是在生病的情况下,在需要得到帮助和治疗的状态下,去寻求治疗和沟通,双方之间有需要和被需要的一种关系;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权利,耐心倾听,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双方的交流平等,以便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护理。“有时候产妇和家属因为紧张情绪、病情、疼痛等原因,会表现出不愉快或不合作态度,作为具备专业能力的医护,更多地会想办法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担忧和不满,保持冷静而理性去处理问题,给患者提供专业的建议,让他能够理解病情需要和治疗方案,从而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度,这才是避免双方摩擦,提升大家对我们工作认识和配合度的办法。”

作为一线和患者接触最多的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的决定和行为,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责任心、细心和耐心缺一不可,护士要及时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和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作为助产士,我们要坚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们的感受。面对经历分娩疼痛的产妇,她们会控制不住地大喊大叫,手脚乱踢乱动,更需要我们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尽可能地给予她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产妇在分娩时,一个人在产程中努力几十个小时,助产士的一句暖心话,能给她们带去非常大的能量与支持。

邓燕玲也反复提到,在护理工作中,医护是不可分离的,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让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治疗患者,团队共同地应对各种医疗挑战,特别是在面对紧急病例时,最大程度确保医疗安全。“无论是遇到单个病例还是面对特殊的防护时期,医生和护士都是携手去应对的。”

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邓燕玲也提到,大家在迎接新生命时,也持续加强对产妇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尤其是对产妇的人文关怀。“为了缓解产妇紧张的心理,我们提供专业助产士为产妇进行导乐分娩,全流程地为产妇讲解分娩的每个环节和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提升产妇的生产信心;同时,我们也鼓励产妇的家人陪产,减少他们对分娩过程的恐惧。作为中医院,我们持续发挥中医优势,通过中医药技术,如中医砭石会阴按摩等,减少产妇会阴疼痛、减少撕裂、降低侧切、缩短产程,帮助孕妈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今年5月12日,既是护士节,又是母亲节。“我先成为护士,后来也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今年的护士节,对我而言是双重身份的纪念。”作为产科护士,邓燕玲每天在见证新生命诞生的奇迹,陪伴着孕妈们经历怀孕、分娩到产后的各种阶段。“我见过很多的母亲在分娩时承受极大的痛苦,见过新手妈妈们的不知所措,也见过大家看到孩子时,眼里的幸福和喜悦,特别能感同身受和体会到大家作为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我会在产后对产妇说‘你太棒了,你当妈妈太伟大了’。正是因为经历过分娩的紧张和慌乱,希望第一时间把肯定和鼓舞传递给产妇,因为承担起‘母亲’这份责任真的不容易”。

邓燕玲也提到,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工作“时差”,陪伴孩子们的时间并不多,她也格外珍惜和孩子们的相处和交流。“我会把日常工作中的欣喜和他们分享。我儿子会跟他的小伙伴介绍我是护士,会打针、接生小宝宝等技能,他们为我的职业感到自豪。孩子们也会经常在我上夜班的时候打电话给我说‘妈妈我爱你’,这也是作为母亲获得的来自孩子的无私的爱。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珍惜和感恩母亲所带给他们的一切。我也很爱我的母亲,希望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统筹:南都记者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