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由不代表快乐

文/徐薇

如果外星人以概览的方式快速学习地球人类特征,势必会发现,无论是从古典时期还是当下的虚拟现实中,有一类人格外擅长运用布料和编织与肉身发生关联,作为巧匠、手艺人、设计师、艺术家在不同时期存在,而这类人多为女性。

在第一次看到李妍洁的展览作品图片前,我并未将她与上个世纪女性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发生关联,因为她的作品来自AI技术,充满目不暇接的变幻。但当展览《空无一生》让流动的影像变得静态物质化,我发现了其中一些从未断联的线索。

发现一致性并不是为了简单归类,而是为了探究不同时代施加于创作者之上的压迫,或者说驱动力,在看似无所不能的今天,是否真正找到了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布料在李妍洁的作品中是感官延展的触手,是可供依赖、沉溺的内室。这是一个从现实情绪中抽离的乌托邦。对照中国当代艺术探索的90年代,布料爆发式地以“包裹身体”形式出现在行为艺术中,彼时布料是束缚与外界施压的象征,艺术家与布料的对抗刻画着那一刻的挣扎。40年过去,“布”作为材料在作品中的语境变化,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从一夜启蒙式的自学成才,到今天多元而个体的变化过程。

材料于作品的意义大致有三类:1,作为抵抗、隐喻对象的象征;2,作为自我感官的延展,3,以材料本身的“性”探究本质。这三种类型也像三种境界,从二元,到一元,到最终的“空”。当下是一个感官优先的时代,“理想主义”更像一个现代主义的词汇,因为缺乏了与个体感官的直接连接而容易堕入说教的“爹味”。如何让理想主义重新恢复当代性?或者说何以当代能感知的方式,唤起对理想的信任?在虚无的持续解构中,接下来是物极必反的回归,还是继续沉降?

2

在自我塑造规则的感官世界中,力量源自哪里?

这是一个容易颠覆认知的事实:“文化多元性的发现,从来不是一次无害的经历。”(Paul Ricoeur保罗.利科)当我们变得日渐无所不知,无所不可理解时,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对自我价值的解构。正是所谓终极权威或者信仰的湮灭,让每个存在都在逻辑上享受平等,但“均等”也意味着无差异,意味着可以随时互换,成为了同样的非必要存在。

保罗.利科1962年在《文明与民族文化》中写到:“随着所有意义和每个目标的消亡,在文明中漫游,就有可能像游走在断壁残垣之间,整个人类变成了一座想象中的博物馆:这周末我们去哪里呢?去探访吴哥窟遗迹或是漫步于哥本哈根的蒂沃利花园?我们可以十分轻松地想象这个近在眼前的时刻,任何一个衣食无忧的人都可以永远地离开他的国家,只为在一次无终点,无目的的旅行中回味自己国家的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意味着没有唯一的答案。也许这能局部解释,为何新一代年轻创作者在看似更自由的时代,表达却不如上一代创作者生猛直接。也许,曾经的生命力是一把刺向明确敌人的利刃,当2007年赵跃用刀在脸上划下的格子,她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反对什么,挣脱什么;而现在的生命力因敌人的模糊不清而暧昧、缓慢、内缩。我在李妍洁、徐丝易、周褐褐等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了相似性:向内部沉降,对肉身韵律的迷恋,对细腻切肤感的沉溺,但这并不是源于肉身的渴望,只因这是一个最低限度消耗但可自我慰藉的安全方式,触手可及,不需假以外界,不需要冒犯或冒险。

当自由不代表快乐,需要思考自由的本质究竟为何:那块给船带来负担,但同样确保船可以自由驰骋、但不至于倾覆的压舱石,究竟在何方。

3

格林伯格一直无法认可诉诸非理性、意图抹消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混淆不同媒介形式的前卫艺术。在他看来,诉诸非理性的“自发”情感,只会使得艺术作品变得粗糙、乏味而低俗。他甚至认为超现实主义是在走历史的回头路:“超现实主义者反体制、反形式、反美学的虚无主义,最后证明其支持者只剩惶惶不安的富人、被驱逐者和放荡不羁的艺术浪子,净是一些遭现代艺术禁欲主义排斥的人。”

相信艺术崇高性的格林伯格显然是排斥不节制和滥情的,超现实主义缘起于一战后对于既有规则秩序的颠覆,在脱离肉身和现实之外,开辟了一个精神领域自由的异度空间、全新赛道,可以说超现实主义是第一个创造了自己独特“元宇宙”的艺术。

我们往往也能在AI生成的艺术中看到与超现实主义相似的魔幻流动感,如果曾经超现实主义者的荒谬是源自对传统价值观的嘲弄,那么当下AI创作者的自由流变,似乎更多来自与现实无关的自我探索,这与西方叙事中人物成长的“英雄之旅”完全不同,不涉及向外历险、挣扎、蜕变,也许是罕见的真正无限向内维度的自我探索。

“Freedom is not free.”从禁欲的崇高中逃逸,从可依赖的权威庇护中逃逸,也许更意味着需要从自我中发现可持续的力量。自由,不仅是非理性和感性的自由表达,更是愿意承受代价后的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薇Xu Wei是一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及艺术写作者,现工作居住于上海。她与传统艺术评论者不同,擅长从社会现实与心理角度分析艺术本质,帮助大众跨越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障碍,建立当代艺术与大众间的联系。徐薇长期开展公众艺术教育课程及讲座,帮助更多人进入艺术本质,从艺术中获取提升自我、改造现实的力量。

徐薇著有艺术评论专著《艺术的末法时代》,近期策划展览及艺术项目包括:光灰:沈忱的劳作(春美术馆,上海,2023);万重山:汪一舟个展(春美术馆,上海,2023);第一次发问:何以抽象(木曦画廊,上海,2023);我在(Suns Living Gallery,北京,2023);存在与重复(春美术馆,上海,2022)等。

李妍洁 |空无一生

Loxel LI|NOTHING BUT EMPTINESS

Curator:米诺Mino

Time: 2024.04.20-2024.05.19

Space:M的房间Mroom

Address: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永青路98号T3国际艺术区4栋

Building 4, No. 98, Yongqing Road, Liqiao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Contact:foxsoda(wx)

LOXEL LI,现役新媒体艺术家,加密艺术家,INERT PLAN签约艺术家,HUMANHAZE社交媒体频道主理人。她以数字图像作为自己的语言,形成了一种充满科技幻想和人文色彩的新媒体艺术的呈现方式。2024年凭借《NBE》获得麻省理工黑客马拉松电影节提名以及CAL加州独立短片电影节实验单元短片最佳成就奖。其装置和影像曾在维多利亚美术馆、柏林林茨艺术节、西岸艺术中心等地参与展览,合作音乐艺人包括:KNOW KNOW ,ANTI-GENERAL, PO8等等。联名品牌包括ALIENWARE, PEPSI等等,合作品牌包括NIKE, ABSOLUT., BILIBILI, 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的房间新空间@2023-2024

★特别致谢艺术家肖鲁提供空间支持

“M的房间”非盈利艺术项目,由米诺于2017年发起,不定期邀请艺术家进入她的个人生活、工作空间进行艺术创作,就一些艺术领域命题进行实验性自由探讨。目前进行到第八年,已有近200位国内外艺术家参与。

M'room is a non-profit art project initiated by Mino in 2017. From time to time, artists are invited to her private space for artistic creation, Now in its eighth year, nearly 200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rtists have particip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