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卫健委提供数据)制图/杨诚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周倜 通讯员 谢爱清 贺咏梅

护理工作是一份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护士,是一群离生死最近、承载无数期望的人,是一群拥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他们,以一颗执着之心,默默耕耘在护理岗位上,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书写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护理事业的忠诚;他们,触摸着生命的温度,为患者点亮心灯,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闪耀着平凡而伟大的光芒。

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采访了四位护龄满30年的护士。回首一路苦乐相伴,岁月长河留下的珍贵记忆,她们感慨万千,更意志坚定:“选择护理,不枉此生!”

1.喜欢钻研的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袁素娥,从业30年,完美演绎了一场逆袭。

30年前,她只是一名护理学专业毕业的中专生;30年后,她成了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是什么让她的逆袭之旅开出“繁花”?

5月9日,袁素娥在我省“发展护士队伍 优化护理服务”宣传推荐活动上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时,给出铿锵有力的答案——“学习成就梦想”。

“学习,是为了突破最初的文凭吗?”记者问。

“学历只是一张纸,能力才是真本事。”袁素娥表示,护理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持续学习是干好护理工作的关键。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革新,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护理技能,才能解决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素娥。

临床上,出题人永远是患者。

一次,在病房走廊上,袁素娥听到患者家属大声呼救。原来,患者右侧腹股沟处留置的人工肝临时导管脱出导致大出血,患者躺在血泊中的那一幕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人工肝支持是感染病科重型肝衰竭患者的重要救治技术,然而患者的凝血功能个体间差异很大,抗凝剂量稍大可能诱发大出血,剂量不足又可导致凝血、血栓形成,“个性化抗凝”“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等关键技术非常复杂。

袁素娥一旦发现问题,就会抓住不放。

她带着护理团队一起做研究——详细记录患者术中抗凝及各项指标,留取人工肝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准确测量并登记人工肝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主诉与病情,不断与医生商讨,与血液净化专家沟通,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

“我每天不是在病房,就是在做研究,中午会花1个小时查文献,晚上花2个小时学习,且不分工作日和周末……”就这样,经过近7年的时间,袁素娥和团队攻克了无肝素人工肝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4000余例次患者,显著降低了他们的出血并发症。这项技术最终被写入护理教程。

“看到患者的康复受益于我们的努力,就是高光时刻,被人需要的感觉太好了!”袁素娥说,“护理学科真的大有可为,只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满地都是可以做的研究。”

从2012年至今,她已成功培养了26名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培养1名博士研究生。她常用自己的经历勉励他们:“好学乐学,坚持不懈,你终将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2.娇小但给力的“拐杖”

她,身高不过1.55米,体重才90斤。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护士胡艳辉很“小只”,却是医院里有名的“女力士”。

她笑言,这浑身力气,是这30余年慢慢攒起来的。

1993年,她来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当年,这里包含创伤骨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手足外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艳辉(左)。

起初,小身板着实吃不消。胡艳辉连帮病人翻身都费劲,时常一身汗,手臂都抬不起来了。当时,术后疼痛管理水平还跟不上,病房里时常是“这个喊疼,那个喊疼”,她往往整宿无眠……

1995年的一天,一位大妈接受骨外科手术几天后,可以下地行走了。体重约110斤左右的大妈,一手拄着木质简易拐杖,一手紧紧拽着胡艳辉。胡艳辉细细的胳膊被拽得生疼。很快,她的汗水比大妈脑门上的还多,脸都红了。

“妹子,我弄疼你了吧?可抓着你,我才安心些。”大妈突然停下,伸手抹去胡艳辉脸上的汗珠。

“原来,我是他们心中的‘拐杖’!”胡艳辉恍然大悟。

“做病人的拐杖”——这个理念在彼时才21岁的胡艳辉心里扎了根。此后,她开始跟前辈们学习如何用巧劲,下意识地锻炼体力,走路速度也比以前明显加快……

有天夜里,外科一口气收治了9名脑外伤患者,情况紧急。正在值班的胡艳辉迅速行动,来来回回竟连续背来了9个重达几十斤的氧气瓶,为抢救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女力士”的美称,自此留下。

2017年,医院正式成立关节外科,胡艳辉继续坚守,大多是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打交道。

时光流转,阅历沉淀。在胡艳辉心里,做好“拐杖”,可远不只是“扶着病人行走”“干点重活、力气活”那么简单。除了让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悉心照料外,如何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也被她放在心上。

她申请了一台工作手机,在微信群里随时响应大家的问询;从不关机,时刻提防患者在家因疏忽大意出现脱位险情;时不时在群里“啰唆”几句,生怕老年患者忘记康复要领……她像一根无形的拐杖,默默支撑着、搀扶着正在康复的他们。

看着大家有了更好的条件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胡艳辉很欣慰,更憧憬着,自己的小小身板能释放更大能量,帮助更多患者稳健地“步入”更健康的生活。

3.舍不得老熟人的“亲人”

“向护士,这阵子我身体好多了,可以自己做饭了,住院期间多亏了你们啊!”5月10日清晨,辰溪县孝坪镇卫生院护理部主任向群叶在上班途中,偶遇74岁的马奶奶。马奶奶亲切地拉着她的手,说了很多话。

前不久,马奶奶因摔倒入院,下不了床,可家人都不在身边。向群叶见状,组织护士们一人一天轮流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让她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孝坪镇卫生院服务辖区2万居民,留守老人居多。由于一些老人老年病、慢性病长期反复发作,磕伤摔伤也时有发生,往来多了,“老病号”就成了“老熟人”。

没想到,这竟成了向群叶一直扎在基层不愿离开的原因。

“年轻时有去上级医院的机会,但是舍不得啊,跟患者都搞熟了,也放心不下。”她说,“在这里,患者们都依赖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群叶帮助病人翻身。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向群叶看来,基层医院的护理价值可以得到更高体现,因为护士与患者更熟悉、更亲近。“有时候,我的健康宣教地点可能是菜市场,因为买菜时碰到他们,总会忍不住问候和提醒他们两句。”向群叶笑着说。

然而,在基层当护士并非轻松事。

“城里大医院专科性更强,而在基层,我们基本上是全科护士,什么方面都要懂,什么情况都要上。”一次,向群叶进入手术室,一股浓浓的血腥味扑鼻而来,病人身上多处裂伤,左下肢严重挫裂伤合并开放性骨折,血压低,呈失血性休克状态。

她迅速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输氧、抽血交叉、输血、清创、协助麻醉……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由于当时科里护士少,自始至终没人替换,她就足足站了5个小时。当离开手术室时,已是深夜,她到家后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向群叶坦言,从业30年,自己有时也会因不被病人认可而感到辛酸难过。“少数患者会质疑你够不够资格、够不够专业,从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担任护理部主任的她,特别重视护士专业技能的提升,力求用最规范的操作流程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我们要先把病人视为亲人,如果他们也把我们视为亲人,那就成功了。”向群叶感叹。

4.爱“唠叨”的“颜妈妈”

“颜妈妈,不用您‘唠叨’,我们也会自觉把这周的学习分享会给做好的,等着瞧吧……”5月9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护理部例会上,不少年轻护士又开始“撒娇”。

护理部副主任颜敏被逗笑了。眼前这些稚嫩的脸庞,令她仿佛看到了当年青涩的自己。

1993年,颜敏成为一名护士。她原本以为只是“打打针、换换药、倒倒班”,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此后会成为一块“砖”。

初来乍到,颜敏进入了神经内科,这里大多是中风、偏瘫的患者。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打针换药、创面护理……这就是她的职业起步。但也正是在这里的两年时光,她逐渐意识到,“护士”二字,何其沉甸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脑病科、妇科、手术室、肾内科、脾胃肝病科、骨科……因为医院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她轮转过很多科室,如此丰富的经历,在医院鲜见。

在脾胃肝病科工作的时候,很多病人肝火旺得很,动不动就发脾气,颜敏也总是偷偷哭鼻子。

有一次去查房,倔强的李大爷又冲颜敏发了顿火。她忍住委屈忙活完,关门前却无意间听到李大爷的叹息:“小姑娘肯定蛮难过,但我真不是故意的,我身子难受哟……”

那一瞬间,颜敏释怀了,鼻头一酸——原来,疾病带给人的痛苦,是如此令人无奈。她记得,那晚在值班室小憩,“如何与患者拥有同理心”这个问题,她想了很久。

2021年,颜敏来到了肿瘤科,这是她奋斗在临床护理一线的“最后一岗”。在这里,她时常眼见悲欢离合,更觉生命之宝贵、责任之重大。

“我愈发觉得,身为护士,要倾情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命运之平等、世间之纯良。唯此,温暖才会在人间传递,人类在疾病前方能坚强。”这是颜敏写在日记本中的一句感悟。

2022年,颜敏从临床护理一线“退”了下来,成为护理部副主任。30年芳华,当年的小护士已挑起了大梁,如今,很多人都喜欢这位“颜老师”。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其实后辈更爱直呼其“颜妈妈”——

他们知道,她喜欢把护士的“八大核心制度”反复唠叨,会习惯性把“仁心仁术”挂在嘴边,能反复地挑出学术分享时大家各种“小毛病”……

但他们更喜欢听她讲那些过往——因为顺着那些故事,大家正慢慢感受身为白衣天使该有的初心。

在你心里,护士是怎样的人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邝良:他们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一般,用无私的奉献守护患者的健康。

娄底市中心医院患者徐梅:永远用精湛的技术,助力每一次治疗;永远用善意与真诚,让人如沐春风。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患者张雪:时刻在旁的照顾,不眠不休的守护。护士像一盏小小的灯,让病房变得更明亮;更像一把温暖的火,驱散疾病衍生的阴霾。

华容县人民医院患者家属李杨:让患者和家属,拥有了“家”的感觉;用器械与药物,充分释放治愈的力量。

醴陵市中医院患者家属田英:专业技术与精心护理,他们用每份敬业,筑牢患者生命的健康屏障。

湘西州人民医院(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家属陈红:他们身为“天使”,为治愈身体、抚慰灵魂全力以赴。

桃源县人民医院患者苏安:危难的日子里你逆风而行,是你的坚守让世界更温暖。平凡中的美丽,胜过一切光环。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家属周壮: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护理,给我们带来满满的希望;他们的照料,让我们在病魔面前变得更加坚强。

永州市妇幼保健院患者家属张秀丽: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让我们对治疗更有信心,也对这份崇高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何为“南丁格尔精神”,何为“医者仁心”。

(文内患者及患者家属均为化名。整理: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