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低空经济、氢能成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两条重点产业链。自此,成都产业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已从去年的28条扩容至30条。
低空经济、氢能新增为重点产业链
《工作要点》提出,新增低空经济为重点产业链,加大整机项目内培外引力度,精准补齐关键零部件短板,产业需求导向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应用场景,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近年来,成都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大型无人机位居全国第一,工业无人机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前三。
随着四川承担国家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任务,在成都,工业无人机试飞业务正兴起,成为低空经济的一个代表业态。数据显示,成都工业无人机领域聚集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傲视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0余家。
近年来瞄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都提出,积极布局新型储能新赛道,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国“绿氢之都”。成都氢能产业链已集聚100多家上下游企业,涵盖制氢装置、储氢压力容器、加氢设备、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多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
根据有关分析报告,到2025年,中国绿氢产能将接近100万吨,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成都氢能产业构建以郫都区为主要承载地,龙泉驿区、彭州市为协同发展地,新津区、新都区、邛崃市等地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
《工作要点》提出,前瞻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深化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国家重点关注的产业赛道。建立未来产业发展评估机制,通过赛马制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研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尽快储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备军,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在此之前,《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方案》2023年4月正式印发。根据方案,成都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为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
8个“圈”和28条“链”分别是:
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
数字经济:高端软件与操作系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金融科技;
航空航天: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大飞机制造与服务;
现代交通: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现代物流;
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
大健康:创新药(含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诊疗;
新消费:旅游业、文创业(含数字文创)、会展业、体育产业、音乐产业、美食产业(含绿色食品);
现代农业:现代种业、都市农业。
实施企业“四上一增”攻坚行动
《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提出,成都今年将实施企业“四上一增”攻坚行动,力争14条产业链产值规模超千亿,10条产业链产值规模增长超百亿。具体来看:
实施“转企升规”专项攻坚。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0家以上。
实施“争榜进位”专项攻坚。推动规上企业强创新、专精特新上规模,支持推动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各类权威500强等榜单,全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
实施“交子之星”上市攻坚。加大企业上市服务力度,完善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库,对入库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辅导,推进优质企业挂牌上市,全年新增上市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110家以上、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5家以上。
实施“智改数转”上云攻坚。分级推动大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分类推动汽车零部件、家具等细分行业“链式”整体转型,完成3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新增上云企业2万家。
实施“增资扩能”提速攻坚。以企业“网格化”服务加强本土企业增资扩能、技术改造等跟踪、谈判、服务,鼓励企业联合上下游共建公共平台项目,全年推进本土企业“增资扩能”项目227个。
《工作要点》还提出,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工程。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左右岸,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链长”专班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等事项纳入“月调度”工作范围。这一举措,将加快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中试平台实现产业生态圈全覆盖
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方面,《工作要点》提出,成都将健全“链长+牵头市级部门+区(市)县+产业联盟+专业智库”为架构的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每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不少于1家专业化产业联盟,有条件的重点产业链可聘任业内专业人士担任“重点产业链专家顾问”。
在工作方式上,成都创新提出开展产业链税收大数据监测分析。聚焦重点产业链,以及芯片制造、柔性显示等重点细分领域,通过税收大数据深度挖掘企业经济往来情况,梳理“省内市外”“省外”关键配套企业,锚定重点招引目标,市区协同、专班专人攻坚。同时,通过对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研判本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精准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为加快推动产业集群成势,成都还将用好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今年将建成运营四川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强化智改数转产品展示、案例分享、学习培训、供需对接等功能。
《工作要点》提出,专门关注“中试”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作用,提出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以中试平台为创新资源集聚枢纽,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加快建设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急需紧缺中试平台,重点推进建设蜂鸟智能智造、文澜智谷等中试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过去一年,成都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共40家,其中中试平台30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分布在13个区(市)县,覆盖全部8个产业生态圈,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助推产业建圈强链,发挥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