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51年2月李奇微带领联合国军反攻,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第四次战役爆发。

在此期间,志愿军一度陷入困境,关键时候朱彪掏出了杀手锏——飞雷炮。

这种别称“没良心炮”的武器甫一登场,就给英军和美军带来极大震撼,直到多年后他们还对其记忆犹新,稍微听到点类似的动静都会惊惧莫名。

那么问题来了,“没良心炮”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有着多大的威力?为什么人们说这种武器“专治丧心病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没良心炮”的诞生

故事还要从1947年说起,当时我军正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陈赓带领部队突破重重封锁,深入阎锡山一部腹地,一路攻城拔寨,取得了丰硕战果,当然也付出了不小的牺牲。

毕竟,我军之前打的主要是游击战,此时由守转攻,阵地战、攻坚战的频率明显增高了。

敌人坚守着反复加固的工事,我军在缺乏炮弹的情况下,只能突破敌人的交叉火力封锁,近距离炸药爆破,这是伤亡的主要来源。

战斗结束后,众人无比喜悦,可是工兵连的连长聂佩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看着牺牲战友名单,他反问自己:

“能不能制造出一种武器便于我军攻坚?”

最终,聂佩璋从投石车、迫击炮以及当地的一些土武器上找到了灵感,他把战友们叫到跟前,然后满怀信心说道:

“我们要尝试一次特殊的爆破,用炸药来抛射地雷!”

说完,聂佩璋就带着大家一起挖坑了,其他人虽然动作跟上了,脑袋里却很糊涂。

炸药怎么能用来抛着地雷?不说连环引爆,方向该怎么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聂佩璋完成了自己的部署。

随着他点燃引信,斜坡里的坑道果然抛出了一枚地雷,而地雷也顺利击中目标,轰隆一声炸开了。

这次成功,让众人在震惊之余也充满喜悦,终于有“攻城利器”了,只不过这充其量只能算是“没良心炮”的雏形。

一来,众人尝试了很多次,但是成功击中目标的次数并不多,其准确性有待提高,而且射程也不太远,大概只有几十米;

二来,效率太低了,众人为了挖坑花了两个小时,结果一炮出去坑塌了,要真是打起仗来是断然没有这么多时间准备的。

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有方向就有调整的空间。

果然,聂佩璋很快就在原本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利用汽油桶,大大提高了“没良心炮”的效率。

之所以会叫这么个名字,也跟它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没良心炮”的发射原理,基本上是口径有多大,就能装填多大的炸药。

而一个汽油桶口径足足有50厘米、90厘米,在敌人看来可不是“丧心病狂”吗?

更让敌人无法接受的是,我军创造的这种武器操作简单成本还低,解放战争中初次亮相,就给国军带来了“巨大震撼”!

二 、“没良心炮”的原理和亮相

“没良心炮”也叫“飞雷炮”“炸药抛射筒”,它的制造过程很简单:

首先朝着目标倾斜着挖一个坑,然后在坑里装一个汽油桶,用土将汽油桶和土坑的间隙填满;

然后依次在汽油桶里装上发射药、隔离板及炸药包;

最后想办法点燃发射药就可以了,可以选择引线也可以选择雷管。

其中,汽油桶和土坑主要起到一个导向和支撑的作用,发射药是为了提供推力,隔离板是为了防止殉爆,最后的炸药包则是“攻城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便于操作,炸药包通常都是圆球状或者圆柱形的。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站出来质疑,这不对吧?

《集结号》里的“没良心炮”不是摆在地面上的吗?在汽油桶底下焊个架子就能用,而且里面的炸药包也都是四方四正的……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导。

据说是当年美术组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剧组工作也比较忙,工作人员这才“怎么美观怎么来”,安排成了那个样子。

真正将“没良心炮”描述得比较好的,还是《大决战》,基本是正确的。

“没良心炮”的初次登场,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进攻河南陕州区那一战。

那场攻坚战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幸好有“新武器”帮衬,这才有效降低伤亡。

为了让“没良心炮”发挥得更好,聂佩璋还特意临场给炮筒增加了支架。

这样一来,准头就更高了。

“没良心炮”投射出去的炸药包落在城墙上,直接给城墙炸出了巨大的豁口,看得国民党士兵目瞪口呆;

还有的射偏了,直接抛到了国民党士兵面前,他们认不出来这东西,一时间愣住了。

有些人还以为是“宣传品”,直到看起来“白乎乎”的包裹爆炸了,他们才意识到那是炸药包。

这一战让“没良心炮”打出了威风,我军将士们亲切地称呼它为“飞雷炮”!

1948年打黄维、黄百韬兵团的时候,“没良心炮”也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尤其是进攻双堆集那一战,几十门“没良心炮”往那里一架,敌人里外三层防御工事都被纳入我方射程之中,仅三轮齐射敌人防线就土崩瓦解了。

整个淮海战役中,我方动用的“没良心炮”总数超过100门,我军中也涌现出了不少的“飞雷英雄”,其中尤以中野四纵最突出。

解放战场上,国军士兵被“没良心炮”打得“嗷嗷直叫”;等到抗美援朝时期,吃这个“苦头”的就变成英军和美军了。

据说这些人一度以为“没良心炮”是来自苏联的最新武器,甚至留下了很深阴影,这是怎么回事?

三 、“没良心炮”在朝鲜战场

时间来到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一阶段第四次战役,这是一次“特殊”的战役。

因为联合国军临阵换将,用李奇微取代了麦克阿瑟,而李奇微也确实“有两把刷子”,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其实,也不是李奇微有多强,只是当时我国志愿军出国作战,后勤补给实在难以跟上。

所以在持久战方面,我军难免有些吃力,李奇微就是敏锐发现了这一点,才敢在前三次战役均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再度挑起战火。

很快,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再度在三八线前对峙,其中63军189师566团在关键时刻接到了“于小理山阻击敌人”的命令。

566团当时伤亡人数已经超过总人数的2/3了,可是他们依旧坚决执行命令,按时抵达预期地点,和敌人展开交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经历过那场战斗老兵回忆:

“当时我们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兵和英国兵,美国并不太行,看到血害怕,会主动往后撤,可是英国兵大多是二战老兵,他们非常能打……”

当然,与身经百战的志愿军相比,英军还是有些不够看,如果不是有人数和火力优势,他们早就被击败了。

为了尽快摆脱对手,朱彪等人拿出了他们在淮海战役期间使用的杀手锏,“没良心炮”。

结果这种“口径300毫米”的土武器,一登场就把联合国军打傻眼了——

苏联喀秋莎火箭炮的口径也只有132毫米,你们现在拿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没良心炮”两轮齐射,直接把之前斗志旺盛的英国兵“干沉默”了;至于美国兵更不用说,被吓得头都不敢抬,局面就这么僵持了半个多小时。

后来人们看到英国上尉的《1951年朝鲜夏季作战》报告才知道,原来当年他们把“没良心炮”抛射出的炸药包,当成纵深打来的大口径炮弹了。

一想到志愿军武器的“准星”已经瞄准了脑袋,他们哪里还敢轻举妄动?

俗话说得好,英雄不问出处,放到武器上同样也是如此。

不管一种武器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只要能发挥作用就是“好武器”,而制作简单、成本便宜且杀伤力大的“没良心炮”无疑就在此列。

其实,从我们上面的介绍中,不难看出这种武器是有很大缺陷的。

比如说必须埋在土里、密集发射,而且距离敌方阵地还不能太远。

一般是攻坚战中,且推进到敌方工事两三百米处,我们才会祭出这件“大杀器”。

不是不想在其他情况下用,实在是用不了。

哪怕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炮兵来操作,它的命中率也不算高,不密集发射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射程更是问题,离得远根本打不到,威力再大也是白费。

综上所述,只有把敌人团团围住,只剩下“最后一道关卡”需要突破了,才是“没良心炮”登场的时刻。

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敌军是多么的绝望——

都已经走投无路了你们还要搞“火力覆盖”?可不是“没良心”嘛!

可战争就是这么残酷,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是不用这种武器,我军在敌人完备工事下缓步推进,又要付出多大的伤亡?

从这个角度看,这种临场诞生的武器,应该叫“良心炮”才对。

四 、“没良心炮”的历史和影响

其实,“没良心炮”的理念,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人们使用了。

譬如说马耳他骑士团为防御岛屿而修筑的岸防武器“Fougasee”,就和“没良心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战时期的李文斯抛射器,勉强也算它的同类。

上述武器出现得比“没良心炮”更早,有的人不禁纳闷,难道没良心炮是抄它们的?

当然不是,某种意义上臼炮才是“没良心炮”的“老祖宗”。

臼炮诞生于13世纪,这种炮炮身很短,外形和我国的石臼很像,所以才会有这么个名字。

实际上它也是迫击炮的“老祖宗”,说谁抄谁实在没必要,毕竟各类武器在研究过程中难免有个借鉴的过程。

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巧妙应用”。

“没良心炮”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上给英美军队带来那么大的震撼,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用了地形,以及敌军怯战的心理。

换成志愿军,敌人武器再先进、可怕,我们也不会退缩。

有不少与中国军队作战过的外国士兵,在战争结束后都留下了深深阴影。

有些人被“没良心炮”的威力吓到,战争结束后回家,听到大点的声音都胆战,这也算是他们自作自受了。

有些人说,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靠的是人海战术,实际上这大错特错。

志愿军虽然有兵力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不夸张,很多战场上兵力比达不到二比一,有些战场甚至连一比一都达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靠什么取胜?答案是战斗意志和智慧。

抗美援朝期间,处于优势的南韩部队都有可能被一点风吹草动“吓跑”;

局面稍显劣势,联合国军的士兵就逃跑了;

即使是一些从一战、二战一路走来的英美老兵,在部队伤亡过半时也会畏缩。

可是志愿军呢?“死战至最后一人”,是许多阵地的真实写照。

有些人为了执行任务,躲藏在冰雪中,一大批人冻成“冰雕”,也没一个退缩的。

这种意志,是比“没良心炮“更可怕的武器,也是这场战争结束很多年,各国士兵依旧对志愿军“惊惧不止”的根本原因。

至于“智慧”,战场上因地制宜,制造、使用武器本身就是智慧的证明。

更别说我军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总结,每战之后,几乎都要开会讨论了。

也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启示,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也领略到先辈的智慧与风采,牢记他们的贡献,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野战军独创武器飞雷炮:威力惊人可用来攻城》 解放军报

《飞雷传奇:汽油桶变身火炮抛射炸药包》 科技博览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飞雷炮》 中青在线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