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22日,就在红四方面军决定北上的时候,就收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发来的电报,电报中指示说:“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向嘉陵江以西进攻。”

3月11日,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致电中革军委说:“我军目前在南部取得大捷,拟准备彻底消灭敌人,配合西方军行动。”

嘉陵江是位于长江上游流域面积最大的一个支流,分别流经陕南和川北地域,在重庆汇入长江。蒋介石深知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于是在这里部署了熟悉地形的国民党川军部队,企图利用有利地形围堵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陵江

在嘉陵江西岸长达300余公里的防线上,蒋介石派出了邓锡侯和田颂尧的部队共53个团把守,沿着江流修筑碉堡,对江面实施严密封锁。

面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徐向前决定集中红四方面军主力,选择敌人防御最为薄弱的地点强渡嘉陵江,在嘉陵江和洛江之间的地区采取“运动战”的策略歼灭敌人。

作战计划制定好了,接下来,徐向前就需要挑选出一位能打硬仗的前线指挥官。

经过一番思索,徐向前想到了王树声,此时的王树声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任第31军军长。

王树声

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中出了名的一员猛将,以善打硬仗,敢打恶仗而著称,人送外号“大别山之虎”。恰巧的是,驻防在嘉陵江西岸的川军将领田颂尧被称为“坐地虎”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王树声和田颂尧“两虎”相争,难免会有一伤。

受领任务后,王树声在徐向前的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并亲自前往战斗一线指挥作战。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他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了五个昼夜,击退了敌人的一次次攻击。

在这场战斗中,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田颂尧见识到了红军的实力。在接下来对红军的多次“围剿”作战中,田颂尧和邓锡侯一样,在战场上出工不出力,尽量避免和红军发生正面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为了阻挡红军渡过嘉陵江,国民党川军部队在西岸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以及修筑了许多碉堡,江上的船只全部清空。除此之外,田颂尧还强迫当地群众在重要的滩头阵地挖设陷阱,企图借助这道天然屏障遏制红军。

在部署如此严密的嘉陵江防线面前,红四方面军选择了从田颂尧部防守的苍溪塔子山脚下作为突破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1. 由于嘉陵江流经到苍溪塔子山脚下时,流速变慢,而且江面不算太宽。
  2. 红四方面军在嘉陵江岸边有塔子山制高点作为掩护,山上的植被茂密,便于将士们隐蔽。
  3. 驻守在这里的敌军人数不多,田颂尧认为,有了嘉陵江这道天然屏障,完全可以顶得上上万守军。于是,他仅仅在江边布防了一个班哨的兵力,主力部队都驻扎在几公里之外的苍溪镇上。

选定了作战突破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