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龙诗慧

编辑 / 兰雨

从品牌发布,到三年后美股上市,不要说“极氪速度”前无古人,放在之后要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里,也是妥妥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时间5月10日上午,极氪汽车正式以“ZK”代码在纽交所上市,IPO 发行价定在每股21美元,共筹资4.41亿美元,又创下了自2021年10月以来赴美IPO最大规模中国公司的记录。上市首日,极氪开盘报26美元/股,最高至29.36美元/股。截至当日收盘,极氪总市值68.98亿美元,当日股价上涨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中不难想象到投资者的热烈反应,在8日已提前完成5倍的超额认购,宁德时代、Mobileye等原投资者与合作伙伴均在认购之列,而吉利也包揽了极氪大部分的存托股票。

实话实说,“极氪速度”传到国内,也够圈层发酵好几天头条。因为这位“富二代”从第一台车上市之日,就基本没让市场失望过。尽管2021年3月才从吉利孵化下走向前台,极氪的交付、布局都可圈可点,18个月完成10万辆车交付,三年时间累积24万交付,花6000万给初代极氪001车主升级8155芯片成为经典案例;4辆量产车型,1000多座自建充电站,高端的有极氪009进入50万MPV的高地,调性有赛车图腾的极氪001FR,今年还把眼光放在欧洲8国豪华市场。

在头部理想、问界、小米光环之下,把极氪拉去与蔚来、小鹏相提并论,也不是天荒夜谈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我们在为“史上最快的IPO”造车新势力弹官相庆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极氪汽车登录美股的路途波折,早在2023年11月,极氪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注册声明,但很快暂停了IPO进程;而在去年2月的A轮融资中,极氪估值一度达到130亿美元,就算与2023年营收相当的蔚来相比(蔚来营收72.82亿美元,市值为111.24亿),此次极氪发行估值仅约51.3亿美元(合370亿元人民币),“缩水”一半还被资本严重低估。

优秀的国产造车新势力,头顶老牌车企光环,也难逃投资市场对极氪谨慎评价。即便估值被“腰斩”,吉利仍急于加快极氪美股上市,并认购大部分存托股份为其兜底,是不是正中市场一些消极观点,极氪仍在亏损状态,急需外来资金刺激长远发展?

比“估值腰斩”更重要是耗不起

这样的担心并不过分,到目前为止,极氪汽车依然是一家没有规模化、没有自我造血盈利的造车新势力。根据股书数据,极氪品牌在2023年实现收益516.36亿元,同比增长62%,录得亏损大幅减少但也有11.35亿元,从2021年开始,极氪的净亏损规模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82.64亿元。截至2023年底,极氪累计亏损达209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1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今年的市场竞争环境,一定会比2023年更加恶劣。这点相信极氪的管理层甚至吉利集团的高管都很清楚,极氪必须更加快,更加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今年极氪两台新车都成功做到了爆款效应,极氪007参数图片)把8295芯片、800V快充、高速NZP卷到了20万内;而改款的极氪001主动降价3万,还标配激光雷达,变成同级“卷王 ”,两辆车助力极氪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我未能通过销量盈利,烧钱搞产业闭环的新势力,在价格战中卷生卷死,无非是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规模达到边界从而盈利。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说,今年极氪要完成年销23万辆,实现盈利。的确,没有钱确实不行,即便极氪放在新势力里不烧钱且理性,但前两轮的融资抵不上亏损确是现实,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人民币才33亿元(截止去年年底),钱包少钱干什么都没底气,更何况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上市尤其到全球资本最活跃的纽交所推波助澜,不失为快速募集资金的方式。

但眼看离盈利一步之遥,销量、毛利率、业绩都在增长,这口气怎么也要提上,极氪肯定有他的迫切性,不然不会选择这个不太友好的时间点上市;近一年,蔚来、小鹏等中概股在美股的市值表现,比2021年的峰值平均下跌了大约70%。而且西方在鼓吹“中国新能源车产能过剩论”,极氪的估值走低确实难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上市是对极氪极大的推动。“下半场是智能化的竞争”,不是价格战,而是对科研、创新的投入,才是打赢汽车周期的关键。这点极氪相必很清楚,在招股说明书上,募集的自救约45%用于开发更先进的电动乘用车技术并扩大产品组合;约45%用于销售及营销以及扩大极氪的服务及充电网络;约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以支持极氪的业务营运及发展。

车厘子观察

对国产新造车有客观新认知

安聪慧曾说过,“大家都说极氪很快,但我认为,极氪一点也不快!”

极氪上市后,很多人会对比“蔚小理”从成立到成功IPO用时分别为4年、6年和5年,由此得出“极氪速度”的快,不过安聪慧把极氪的开端,溯源到了2017年吉利内部的“PMA”项目组。

其实三年也好,七年也罢,通过努力,一个造车新势力能上登陆纽交所,它的高端形象、产品性能、智驾水平肯定是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同,而且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成长,都是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把“极氪速度”高高端着他,大可不必。摆在极氪眼前的挑战,绝不会因上市就减少,相反被世界放大来看之后,极氪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多元且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钱固然造不了车,有钱造车也要非常理性。极氪给哪吒,岚图、阿维塔、智己、昊铂这些都想IPO的中国新造车“打了个样”,造车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讲究策略和计划,更是要看成绩。诚如已经盈利的特斯拉,一张盈利能力下滑、销量增长乏力的财报,都可以让市值一夜蒸发700亿美元,美股市场那些曾估值几千甚至上万亿的新能源汽车,今天看来,都是上个世纪的神话。

大家都说2024年是新势力的拐点,对未IPO“上岸”的品牌尤其至关重要,规模化和盈利的边界,价格战的驱动,都让他们一刻也不能耽搁;继极氪之后,相比有更多中国新能源车企登录港股、美股市场,但要客观承认被世界认可的程度,尤其在普遍不挣钱的背景下

另外,“富二代”背后的车企集团,能为其输血和兜底到何种程度,通过极氪这次IPO,市场也很清楚。极氪已经是今年吉利集团第二家上市车企了,继极氪之后,曹操出行、雷达汽车甚至商用车领域、手机品牌运营商等都有IPO的可能,吉利正忙于优化产品结构、降本增效和扩大规模,去改善现金流问题。在竞争残酷的现实环境,“富二代”自己赚钱养家才是正道。头部玩家位置的陆续确定,会不会迫使市场新一轮洗牌?这又是另外一个命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