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派朋友出国考察工业和能源现状,跑了一圈回来之后感慨万千:终于知道中国制造的现状!在断链、脱钩、封禁、卡脖子等一系列“打压”操作之后,我们心中的“红旗”还能高高飘扬吗?我们既不要听“嘴炮”的,也不要信“海吹”的,眼见为实、自信为王,要看就看各国制造业的“基本盘”,要比就比咱们的“中国式”,扯其他的话题都是苍白的。

先看“美利坚”,这些年,他们“脱实向虚”,制造业走向了“空心化”,比如那座“钢铁车城”早已变成“铁锈之城”。这几年,他们又在不断加息的情况下创造了所谓的高增长、高就业的“神话”,但制造业积重难返、重生困难。无论是老工业还是新工业,“去工业化”容易,“再工业化”很难!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美利坚”的邻居墨西哥。“美利坚”这几年上演了一场“脱钩”大戏,让老墨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其实,在“美利坚”扶持下,在全球培育了墨西哥、越南、泰国、墨西哥这四个“阳澄湖”(中国制造在这里“涮”一下水就成了“大闸蟹”),他们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中国的零配件和生产设备,这四个“阳澄湖”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后看看欧洲。最近,地球人都知道,他们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研发计划,本来他们是想限制中国制造业的,没想到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业异军突起,把他们甩下三条街,他们才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痛楚,只能看着中国制造一骑绝尘“望洋兴叹”。

稍微有点挑战的就是印度,人口基数庞大,正在疯狂追赶,但是,大家都知道建一个制造工厂非常困难,培养一个技术工人更加困难,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难上加难。印度的人口上升很猛,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人口很难变成有实战经验的人才。

在国外跑了一圈回来,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观察自己,我们才知道中国制造到底有多强、多大、多牛!为什么中国要提“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自信!我们不学他们那一套玩法,也不信他们搞的那一系列“概念”,我们打造自己的“游戏规则”。

比如,他们搞了一套所谓的“GDP”评价体系,我们不跟着他们玩了,中国制造的能力早已超越了这套体系里的价值,中国要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中国式现代化”,这种自信真让国人扬眉吐气啊!

咱们国家跟其他国家的能源禀赋和经济格局不一样,不会跟着别人的“套路”走,就比如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吧!咱们的自己人还在对燃油车和电动车争吵不休呢,这有啥好争论的!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传统能源要巩固基本盘,新能源要大发展,这才是中国的大格局!所谓的电池、续航等问题都是前进路上的“小问题”,相信我们的工程师们,早晚会在前进路上用发展的眼光解决这些问题,别的国家解决不了,但咱们中国一定能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有十四亿人,这是一个“大系统”;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更是一个“复杂系统”。什么意思呢?“复杂系统”有一种神秘的至今无法解释的“涌现”现象,正如人类的大脑有120亿至140亿的神经元,每一个很简单,凑在一起就会莫名其妙“涌现”出思想、涌现出想象力、涌现出不可预知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相信中国制造这个“复杂系统”能解决新能源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目前还有各种关于新能源之争,电、绿电、灰电、氢、绿氢、灰氢、LNG、绿色甲醇、生物柴油等等,这些都是对化石能源的互补资源。对于国家层面,玩的是赛马机制,在竞争中激发创新,赛出又好又稳又便宜的产品。

我们对电能和电动车早就在下一盘“大棋”,中国做好了绿色能源的“大切换”之基建的准备,将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绿色能源发展速度。中国制造不仅是今天的快速升级发展,也为未来的“全球控场”做好了准备。

就举一个例子吧。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电动车发展得有多快,但并不知道中国为此配套的储能建设规模有多大、准备有多早。我们正在大力发展光伏、风电,但它们都非常不稳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而且存在“西边发电、东边用电”的输电和储电的矛盾。

所以,新能源发电必须配套相应的储能设施,其中,抽水蓄能在储能中的占比超 90%,其他形式忽略不计。中国目前已经在建的抽水蓄能电站就有200多个,总投资2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以前曾抱怨我们的山地多、居住面积少,现在这种地理上的劣势反而变成了储能上的优势。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有大量的山地,本来是经济发展的障碍,但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这些山地突然变成了“抽水蓄能”的“宝地”。

到2030年,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将达到1.2亿千瓦,装机容量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放眼全世界,也就只剩中国了。未来,最先完成绿电转化的国家不在欧洲而在中国,我们根本不按照欧洲的“游戏规则”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