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太日报 艾仁
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报道,正在寻求连任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5月7日建议,有必要更改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名称,以稳定对华关系。
瑙塞达当天表示:“虽然原则上欢迎在立陶宛设立这样一个‘代表处’,但在寻求稳定对华关系的背景下,我认为有必要更改其名称。”
他援引了专家的评估说,该“代表处”的中文名听起来像是“台湾代表处”,而非“台湾的或台湾人的代表处”。他认为,通过调整名称,可以让立陶宛释放出对华关系正常化的信号。
2021年11月,立陶宛无视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当局以“台湾”的名义在该国设立代表处。这是欧洲国家里第一个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导致中方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暂停从立陶宛进口牛肉、奶制品等商品。
尽管时任立陶宛经济与创新部长阿尔莫奈特扬言说,“不担心中国大陆的制裁”,但事态的发展还是打得这个波罗的海国家措手不及。就贸易上而言,立陶宛企业家联合会主席维德曼塔斯·吉纳勒维丘斯表示,立陶宛对华出口从2020年的3.5亿欧元骤降至2022年的1亿欧元。虽然台湾有心补偿,比如匆忙购入一批“被大陆拒收”的立陶宛朗姆酒,但效果甚微。
立陶宛总统首席外交顾问阿斯塔·斯凯斯吉里特去年公开批评说,台当局承诺的巨额投资并未达到立陶宛预期的规模。她说:“当他们开设代表处时,他们承诺要进行巨额投资,但截至目前,这些投资并不那么明显。”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萨鲁纳斯·利基斯告诉欧洲新闻,“台湾代表处”的设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凸显了立陶宛政府的“无能”。除了一些外国官员和媒体的掌声之外,立陶宛“没有从美国和欧盟那里得到任何切实支持”,还让自己“在外交上显得不可预测。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实际考虑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举动。”
另据“东欧研究中心”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现任政府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并热衷于与台湾建立关系,但大多数立陶宛人更愿意与北京建立友好务实的关系。根据这项调查,63.3%的受访者认为立陶宛不应干涉中国内政;59.4%的受访者认为,与北京的良好关系对两国经济和政治都有利。44%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投资,立陶宛的经济将会陷入困境。
由此可见,瑙塞达对于“台湾代表处”改名的提议是合乎立陶宛民意的。毫不意外的是,这番强势表态也让台当局感到“汗流浃背”。台湾官员一再强调这是大选期间的言论,是否落实有待观察,并指出立陶宛目前尚未提出这样的要求。
立陶宛计划于5月12日举行总统选举投票。各项民调显示,瑙塞达的支持率在所有候选人中遥遥领先。
作为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小国,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屡次挑衅,担当“抗中先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讨好美国,向美国表忠心。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立陶宛怎么折腾,永远撼动不了“一个中国”的国际格局,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玩火自焚。
(来源:亚太日报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