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5月10日,据“黑猫投诉”消息,4月18日,K先生(化名)搬家,通过德邦快递把价值15万元的9个箱子从北京寄到上海。第二天他被告知:车辆发生自燃,他的物品在运输中被全部烧毁。K先生称,9个行李箱是他在北京8年来的全部家当,包含几千上万元的奢侈品、电子产品、明星周边和重要证件。然而,德邦称总共只能赔1万元,其中保价4万元的电脑也只能赔1250元。K先生感到绝望,想要重新协商,却被客服一再敷衍、拖延。(据5月10日经济观察报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截图

据报道,K先生的损失是快递公司的责任,原因是运输车辆自燃导致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快递公司给消费者合理赔偿理所当然。

然而,消费者不仅得不到合理赔偿,甚至保价4万元的电脑,也只能赔1250元,这让人疑惑:那保价的意义何在?

在消费者看来,保价的金额应该是快递公司赔偿的金额。比如说,寄递时保价4000元的物品,如果遗失或毁坏,快递公司就应该赔偿4000元。事实上,在快递公司看来,可能并非如此。一些快递公司对保价物品的赔偿,有更复杂的计算规则,还有的公司明确了每一单赔偿的上限。甚至,还有的公司对保价的定义都提供了几种方式,让消费者云里雾里。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消协认为,快递企业对“保价”的解释与消费者的理解存在分歧。其中,快递企业的“保价”规则属于最高赔偿限额,实际赔偿时要根据快件的损毁情况确定具体金额,最高不超过保价金额。普通消费者对“保价”的理解是物品出现损毁情况,快递企业应当按照保价金额进行赔偿。

据了解,各快递企业提供“保价”选项时,都是简单的勾选,并不提供简单明了的服务介绍,那些烦琐复杂的条款,消费者根本没时间细看或进行深入研究。

回到德邦快递这件事上,快递公司是基于什么规则得出只赔付1250元,目前并不知情。但可以肯定一点,如果消费者知道4万元的电脑遭遇损失,快递公司只赔1250元,那恐怕也不会花200元去保价。

对快递公司来说,按照协议将物品安全送达,是责任也是义务。哪怕消费者没有选择保价服务,快递公司同样应该对消费者的损失进行合理赔偿。现在连保价的物品赔偿都敷衍、拖延,无疑有店大欺客之嫌。就此,1250元的赔偿金额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德邦快递有必要公开做详细说明。

同时,这对消费者是个警醒,你认为的“保价”并不是快递公司眼中的“保价”,交钱时不能交得迷迷糊糊。如果消费者对保价服务中的条款不熟悉,可以现场询问业务员相关事宜,在充分了解之后再下单也不迟。

对快递企业来说,真不能店大欺客。在客户寄递物品时,有义务简明扼要地告知对方保价服务的真实含义。不能收钱时收得痛痛快快,赔钱时赔得不情不愿。如果有违公平交易的规则,对消费者的不公平,最后只会坏了自己的声誉。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