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每日蒙台梭利(ID:montessori-daily)

美国心理学家塞德兹曾经说:“人如陶瓷,小时候会形成一生的雏形。”

中国也有一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从小“被管”和“不被管”的孩子,最终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世间万物,做错的事情都可以重来,唯独孩子的成长不可逆。

父母和事物一样,都有“有效期”。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一旦你不珍惜;

错过了这个有效期,老天爷就会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

因此,很多父母都学会了珍惜这个“有效期”,用心管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有时候却因为管教孩子的方法不当,给孩子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

好的教育,永远需要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之间出现的差距,其实就是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差距。

想要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取决于你对这3件事的态度。

教育意见不统一,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管教”出来的。

可以说,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父母的管教。

而放眼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父母:

一个无底线的宠溺,造成了孩子的为所欲为。

一个近似无情的严苛,造成了孩子的胆怯自卑。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很多家庭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教育不一致,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容易混乱。

因为同样一件事情,父母的要求不同,会令孩子无所适从。

尤其是6岁之前的孩子,正是各种行为习惯和规则建立的关键期;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孩子就会感到非常茫然,不知道该听谁的。

长久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学会钻空子。谁的观点对自己有利,就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种。

渐渐学会了“趋利避害”,甚至有些孩子长大后会变得“阳奉阴违”,形成双重人格。

比如曾经火爆网络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一个关于“坏孩子”养成的故事,引发了很多令人深思的社会议题。

主角之一的张朝阳,虽然是学霸,但在班级里却没有朋友。

爸爸的懦弱,妈妈的强势,让张朝阳一方面渴望得到爸爸的爱,一方面又想要逃离妈妈的控制。

于是他一边迎合母亲,成为妈妈的“乖儿子”;一边在内心的渴望和逃离的拉锯战中变得扭曲。

失去自我,压抑自我,变成一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格的人。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管孩子,只需要一种声音。”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优秀的父母,都懂得教育“结盟”。

孩子有问题就一起批评教育,孩子有闪光点就一起表扬鼓励。

在孩子面前保持同一种态度,保持步调一致,这样才会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只给物质满足,忽略陪伴成长

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

孩子的可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父母带来勇气和力量;

父母的爱与陪伴,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营养液。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伴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

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层面关心自己的孩子。

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各种玩具,而是家长的陪伴。

在做父母之前,你是否思考过这三个问题:

  • 你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

  • 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 你是否知道孩子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特点,能及时给予引导?

曾经与朋友们讨论孩子的陪伴问题,有不少朋友吐槽,自己工作太忙,实在腾不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孩子对不起,我抱着砖头就抱不起你,我放下砖头就养不起你。”

这是大部分双职工家庭的真实写照,为了挣钱不得不四处奔波,没时间陪孩子玩耍,甚至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孩子一面。

养家糊口很重要,陪伴孩子更重要。事业可以重来,孩子的成长却不可逆。

忙,真的不是缺席孩子成长的理由。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忙是生活的常态。

这就更需要每一位父母,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比如,跟孩子做一个科学小实验,一起做家务,共同做一个孩子喜欢的手工;

如果一天到晚见不到孩子的面,可以提前录制一个小视频,每天发给孩子看。

孩子会把每天自己想说的话,高兴的不高兴的,有趣的或者遇到的难题,也通过视频方式发给见不到面的父母,等父母有时间了再认真地回复。

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求孩子,却放松自己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标杆”。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首先做到那样的人。

孩子拥有一种我们成人无法看到的能力,那便是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博士曾将“吸收性心智”比喻成海绵吸水和照相机。

意思是说:孩子都是盯着父母长大的,父母什么样,孩子就学成什么样。

蒙台梭利博士在其原著《吸收性心灵》书中提到,这种心智接纳一切,不评断,不拒绝,不回应

这种心智吸收一切,并在孩子的心中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每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投射在孩子身上,进而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管教孩子,最忌讳的一点就是父母只管跟孩子讲道理,而自己却做不到。

你想孩子都读书,自己就要先拿起书本,而不是抱着手机刷着短视频消磨时间。

你想孩子告别磨蹭,更加自律,自己就要先做到。

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最好的教育是影响,父母只有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长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父母什么样子,孩子就什么样子。

只有我们自己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更优秀的人。

THE END

本文来源:每日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成长交流平台,一个有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的公众号。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hubeiejiat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