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关于曹操,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乱世之奸雄”,就连我们的国粹京剧中都是白脸的曹操,可想这奸雄的形象有多么的深入人心,而说到刘备,更多的则是想到他的“仁德”,并且刘备一生都高举着匡扶汉室的大旗,那么心中一直想匡扶汉室的荀彧,为何去辅佐了奸雄曹操,而不选择皇叔刘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荀彧作为三国顶级谋士之一,有着“王佐之才”的称号,最早也曾在袁绍手下打过一段工,但是袁绍华而不实,荀彧断定其难成大事,因此,荀彧弃袁绍跳槽到了曹操阵营。

当时实力孱弱的曹操听闻荀彧来投,高兴地直说:“这就是我的子房啊!”这一年,荀彧29岁。

荀彧也不辜负曹操的信任,不管是军事谋略还是政治见解,荀彧都有着自己犀利的看法,并且多数时候,他看得都十分准确,比如预言权倾朝野的董卓不会有何作为;为曹操守住大本营助其击败吕布;劝曹操奉迎天子;为曹操举荐了郭嘉,荀攸,陈群等人,可以说每一个都是魏国的中流砥柱;官渡之战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激励曹操,最终助曹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荀彧为曹魏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魏的政权,但是荀彧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因为他虽然初心不改,但曹操变了。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魏公、加封九锡,一众臣子应声附和,唯独荀彧以“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反对,这让曹操很是不爽,虽然这一次曹操放弃了进位魏公,但是对荀彧也产生了杀心,同年,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赐了一个空的食盒给他,在古代君主赐给臣子空的食盒,就意味着“禄尽命绝”,也就是说曹操挑明了,我已经不需要你了,你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荀彧在忧愤之下,只得无奈服毒自尽,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荀彧如此悲惨的结局,不禁有人要问,既然荀彧心中是想要匡扶汉室,为何要选奸臣曹操,而不选皇叔刘备呢?萌叔认为有三点原因。

1、曹操最初也是想要匡扶汉室

其实,荀彧一生都想着匡扶汉室,作为汉朝的臣子,他不忍看天子落难,百姓流离,需要有人来拯救苍生,在众多候选人中,荀彧放弃了看似有着绝对优势的袁绍,转投到了曹操手下。

虽然曹操被后世称为奸雄,但是萌叔不得不说句公道话,曹操早期还真是一心匡扶汉室的,他与董卓斗、与袁绍斗、与袁术斗,斗来斗去统一了北方,三分了天下。正如他写的《述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