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陶勇,那是陈毅、粟裕的手下爱将,著名的华东野战军“三剑客”叶、王、陶之一。陶勇是从红四方面军到西路军、新四军中摔打出来的战将,打起仗来又猛又愣,人送外号“拼命三郎”。他在新四军时敢和威望素著的项英副军长吵架,进军苏北突击郭村、血战黄桥显威风,高邮一仗生俘日军900余人,淮海战役指挥4纵歼敌数量居华野第一,渡江战役前敢下令炮打英舰“紫石英”,渡江后带领一个警卫排乘汽艇孤军深入追击敌人,陶勇的故事数不胜数,无不显示出其过人的英雄胆色。

1950年9月,军委决定将三野第九兵团北调山东整训,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以便随时根据战局发展的需要入朝参战。接到命令后,任兵团副司令员的陶勇与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等兵团首长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补充扩编,使全兵团达到每军4个师共15万余人的齐装满员状态,尔后率部开赴山东整训待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战情紧急,命令多变,志愿军第九兵团仓促入朝,很多准备工作没有跟上,加上军队后勤系统存在许多短板,导致兵团未能及时补充到足够的寒带用服装护具,筹集到的粮食也远远不够。这一年冬天又特别寒冷,第九兵团出境后开赴东线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当地气温达到零下二三十度,雪原茫茫,天寒地冻,自然环境非常恶劣。

第九兵团一上来就赶上了第二次战役,在严寒的长津湖地区迎击北犯之敌美第10军。志愿军指战员腹中缺粮,身上单薄,饥寒冻饿,火力薄弱,同拥有现代化供应,武装到牙齿,啃着烤火鸡的美军猝然碰撞,这一仗打得尸山火海,血红雪黑。

由于准备不足、有轻敌意识、临阵部署失误、双方火力差距太大及战场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第九兵团第一梯队第20军、第27军虽将美第10军先头的美陆战1师、美7师一部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等处,却突击艰苦,屡攻不克,迟迟解决不了敌人。随着战斗时间拖长,志愿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严重,全线各攻击点均出现有耗无补、力量不足的困难,持续攻击力大为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险恶战局,宋时轮和陶勇等兵团首长商议后,不得不改变几个点同时攻击的原定部署,决定集中力量先歼灭兵力较少且比较孤立的新兴里之敌。据此命令第27军军长彭德清组织本军80师、81师共5个团兵力,并集中了两个师的炮兵火力,再次向新兴里之敌发起猛攻。

陶勇这时已经冻伤,脸上和手脚上都是冻疮,疼痛钻心。但他发了“拼命三郎”的脾气,不顾痛苦赶到第27军指挥所,与彭德清军长共同指挥这场攻坚战。志愿军指战员发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光荣传统,并抓住了新兴里之敌相对孤立、战斗意志较差的弱点,前仆后继展开攻击,并猛打猛冲扩张战果。

经过前后5昼夜浴血苦战,终于将该敌美7师31团支队基本歼灭,共毙伤敌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以下2807人,俘虏384人(美军资料统计在新兴里的31团支队突围约1600余人,实际损失约1700人),并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这次战斗的胜利,开创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唯一歼灭美军团级支队的范例。美7师31团的团旗,至今还收藏在军事博物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歼灭新兴里数千敌人,第27军伤亡及冻饿减员高达万人,付出了沉重代价。其中打主攻的80师在战后只能缩编为8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1师缩编为17个步兵连,加上在柳潭里方向作战的79师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 94师缩编为9个步兵连,缩编之后每连战斗员也不过四五十人,全军仅有2000余人!

陶勇目睹如此艰苦卓绝的场面,体会到同拥有现代化条件的强敌进行较量是何等困难,不由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可惜他在17年后早逝,还来不及写下自己的战争回忆,否则定会留给后人非常宝贵的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