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韩国陆军建军70余年,追随美军打仗经历了不少战争考验,其中有3个步兵师的名气比较大。一个是首都师,建军早,基础好,属于“御林军”级的部队,素来被韩军高层所看重;第二个是第1师,战斗力强,战绩出色,曾出过韩军唯一一名四星级大将;第三个是第9师,在白马山战斗中一鸣惊人,被誉为“白马部队”,还出过一名大统领。

上述的首都师和第1师可以说一个占了天时,另一个自己努力,早早都成了主力部队,这个第9师却不太一样,原先也是稀松平常,曾多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根本挤不进一流部队行列。就因为白马山这一战,愣是打出来了,9天暴得大名。然而,想出名并不是轻松的事,那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像第9师,为了出这个名头足足损失了986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了,一个步兵师也就一万多人,损失9860人,那不等于被歼灭了吗?这问的很好,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但白马山战斗却比较特殊,第9师是得了贵人相助。

简单来说吧,1952年10月上旬,志愿军第38军奉命夺取中部重镇铁原西北的394.8、281.2两个高地,其中的394.8高地也被称为白马山。韩军第9师和法国营坚守这两个高地,因为战前得到重要情报,提前做好了应战准备,并且得到美军方面出动炮兵、坦克、航空兵的强大支援,在火力上对志愿军形成了绝对优势。

10月6日战斗打响,志愿军一出手就是步兵10个加强连,在军炮兵群支援下分别攻击两个高地。有的韩军老兵后来回忆,眼前出现了数不清的人海洪流,就像电影《太极旗飘扬》和《我的战争》中表现的那样,这种场面实在是一辈子也忘不了!支援白马山的美军炮兵阵地也被志愿军席卷,一名美军中尉回忆,敌人实在是太多了,到处都是,一边冲锋一边扫射、扔手榴弹,他当时被堵在掩体中,只能用卡宾枪自卫。这名中尉感到幸运的是,志愿军忙于攻击主阵地,没有彻底拔掉这个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军的战斗记录对这一天可谓浓墨重彩,努力渲染了战斗的残酷和己方士兵的英勇。双方搅在一起反复厮杀,射击声、爆炸声、喊杀声和刺刀撞击声响成一片,鲜血流满了阵地。志愿军战史称当日攻占了两个高地大部,但突击部队伤亡较大,双方形成对峙。韩军战史称当日击退4次攻击,坚决守住了两个高地,估计杀伤对方1500余人。

此后这种血腥厮杀的情景日夜持续,双方将大量兵力投入到两个高地的争夺中,无数的炮弹反复倾泻覆盖对方阵地。韩军第9师伤亡惨重,有2个步兵团被打残,不得不动用预备队。就在这时,从李承晚大统领到韩军总部高度关注白马山战斗,除向美军请求更多火力支援外,还从后方调集大量新兵补入第9师,始终让该师保持了战斗力。就这样,第9师打来打去人就是不见少,而志愿军这样拼消耗却得不偿失。一直激战到10月15日,志愿军果断停止了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战斗过程便是如此,韩军第9师得到军政高层大力支持和美军的火力支援,发射了20多万发炮弹,扔下3000多枚炸弹和凝固汽油弹,付出9860人的伤亡,以一个满员步兵师折损大半的代价才守住了白马山。如果双方换个位置,志愿军一方要是拥有如此的火力支援,不要说白马山,就连铁原城都夺回来了。

最后结论:所谓“白马部队”,不过是胜之不武的产物。

作者沈听雪,创作有大量军史战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