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位开国大将中,粟裕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战绩傲视群雄,稳坐首位。进入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形势逐渐稳定,老帅叶剑英全力辅佐华国锋同志,希望在军队体系中选拔贤能,加强中枢机构的领导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叶剑英想到了长期在军事科学院任职的粟裕。

1976年,粟裕凭借其特有的威望和影响力,起到了稳定华东军心的重要作用,帮助到华、叶等人的关键行动。进入1979年,叶剑英力荐粟裕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得到了华国锋同志的支持。叶剑英对粟裕的欣赏由来已久:五十年代军事科学院成立之初,叶剑英担任主责,他亲自提出将粟裕调至军科,无疑是对粟裕的一种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在历史上屡立功勋,对党和军队的贡献巨大,他在中央讲话的分量非常重。79年有了老帅的建议,相关部门迅速与粟裕同志沟通,而粟裕也做好了“上岗”的准备。当时几位老帅正担任军委副主席,此外还有小平同志。尽管粟裕不是元帅,但他作为开国大将之首,其军事水平和经验都极为出众。在世的元帅已经不多,而中越边境又处于紧张时期,因此增补军事人才到军委核心层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980年正式公布的名单中,副主席一职并未出现粟裕的名字,他被改任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在1980年的人事变动中,虽然从职级上获得了晋升,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他在军队高层所能发挥专长的位置,仍然有些屈才。对于这一变动,粟裕本人并未表达任何意见,完全遵从组织的工作安排。作为一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战神级名将,晚年的粟裕心态已经非常平和,对职级和岗位看得不那么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粟裕的秘书朱楹同志回忆:任命有变化,主要原因是粟裕的身体状况不佳,不一定能适应中枢核心部门的高负荷工作。战争年代粟裕多次负伤,头部还有残存的弹片。进入生涯暮年,他未必能适应军委副主席一职。相对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样的职务,军委核心层的工作压力肯定更重一些。但朱楹也表示,如果粟裕真的能忙碌起来,他的心情也许会更加舒畅,有助于保持身体状态,正所谓“人尽其用”。作为十分了解粟裕的老下属,朱楹还是很希望他能出现在军队的关键岗位上。

此外,当时国家已进入改革开放期,中央逐步推动干部年轻化。粟裕的身体状况非常一般,并且没有比元帅们年轻几岁,也许组织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才没有增补他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关于粟裕在1958年遭受的“反个人主义批判”,到七十年代末也还没有得出新的结论,这多多少少对他的任职有一些影响,是一种历史包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4年底,刘华清和张震两位同志为粟裕平反时指出:大将此前遭受过不公正对待。朱楹因为性格特点等原因,讲话比较含蓄,而粟裕的另一位秘书鞠看了平反文章后,却刚直地表示:粟裕晚年没有当选军委副主席,其实就是“不公正对待的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