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人一生只打一场胜仗,却铸就了终结汉匈百年纷争的辉煌。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成就了他在古代战争史上的传奇地位。

然而,就像命运的无常一样,他晚年的生活却充满了悲惨与坎坷。那么,这个被誉为"汉家男儿"的将领,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且让我们一起仔细追溯他的传奇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书生的仕途崛起

陈汤字子公,祖籍山阳瑕丘,出身于一个贫寒的书生家庭。从小他就爱好读书,博通经典,善于言辞,让人赞叹不已。然而由于家道中落,常常要四处求贷度日,反而给乡里人留下了"老赖"的不好印象。

少年时期的陈汤,在家乡混得并不如意。但他并未被眼前的贫困所打败,反而更加勤奋好学,决心要靠自己的才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于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他鼓起勇气来到长安,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在长安,陈汤凭借自己的口才和学识,很快就谋得了一个小官职:太官献食丞。这个职务主要是管理各地上贡的贡品,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衙门职位,但对于一个穷书生来说已经算是大功告成了。

更令陈汤欣喜的是,他在这个工作中结识了富平侯张勃。这位权贵对陈汤的才能赞赏有加,便向皇帝推荐了他。这也为陈汤的仕途铺平了道路。就在陈汤梦想着能凭借这个机会步步高升时,一个意料之外的变故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父亲的悲剧

正当陈汤在长安等待皇帝的任命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按照汉朝的礼仪,子女应当及时赶回家奔丧。然而对于急于仕进的陈汤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一方面,如果他立即回乡,恐怕就要错过这次难得的升迁机会。而另一方面,如果他不回去奔丧,又有违孝道,很可能会遭到他人的指责和弹劾。

在利弊权衡之后,年轻气盛的陈汤最终做出了一个看似不孝的决定 - 他选择留在长安,继续等待皇帝的赏识。

正如他所担心的,这一做法很快就遭到了司隶的弹劾。他被指控"无循行",即不遵守孝道。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五大家族之一的张勃,也由于提拔了这样一个"不孝"之人而受到牵连,被削去了两百户食邑,不久就郁郁而终。

落难入狱重新出山

对于陈汤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原本还在为自己即将步入仕途感到兴奋,却没想到会因为一个家庭悲剧而陷入困境。不仅错失了升迁的良机,还要面临被判罪入狱的命运。

但即便处境如此艰难,陈汤也并未放弃自己的抱负。在狱中度过几年之后,他再次被人举荐,升任为郎官。作为侍卫之臣,他虽然暂时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但也不再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囚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陈汤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锐气。他多次上书请求出使外邦,希望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终于在数年后的一次机会中,他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前往西域执行任务。

对于一个从小在乡间挣扎求生的陈汤来说,能够获得这样的任命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在这片广袤的边疆驰骋沙场,一展英雄本色。

一战成名,三百年无人敢犯

匈奴肆虐边境,陈汤决心除之

陈汤抵达西域时,当地正处于一片动荡之中。原本已经归顺于汉朝的匈奴呼韩邪单于,竟然杀害了汉朝派遣的使者谷吉等人。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个罪魁祸首郅支单于居然逃到了遥远的康居,丝毫不把汉朝放在眼中。

对于这种公然挑衅的行为,汉元帝当然是气愤不已。但直接派兵追剿的话,恐怕会触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对边境地区造成灾难性的伤害。于是朝廷选择了冷处理的方式,连续3次派遣使者前往康居,试图讨要谷吉等人的尸体。

可是郅支单于却丝毫不把汉朝放在眼中,竟然侮辱使者,讥讽道:"我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这种狂妄的态度,无疑是在挑战汉朝的威严。

看着这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作为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的陈汤,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了。他深知,只有彻底剿灭这个肆虐边疆的匈奴,才能真正为汉家恢复太平。

于是陈汤决定采取一个极其大胆的计策:他假传了汉元帝的圣旨,向车师国等藩属借兵4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郅支的都城发动进攻。

出奇制胜,斩杀郅支单于

陈汤和甘延寿两个人率领这支强大的联军,向郅支单于的都城突然发动了进攻。对于远在边远西域的郅支单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他看来,自己隐居在偏远的康居,汉朝怎么可能会主动来攻打他呢?但是当他看到汉军如山海般涌来时,顿时被吓得措手不及。在陈汤和甘延寿的合力进攻下,郅支单于的部队很快就溃不成军。

这个倚仗自己逃到远方就能逍遥法外的匈奴酋长,终于在陈汤手下丧生。与此同时,陈汤还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王公等1518人,生擒官吏145人,并成功解救出两名被囚禁的汉朝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无疑给汉朝在西域地区的势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本就臣服于汉朝的呼韩邪单于,在看到陈汤的勇猛之后,更加心服口服,表示愿意永远护卫北边的藩邦。

汉元帝对于陈汤的出色战绩,也是赞赏有加。他特地写了一道诏书,赦免了陈汤和甘延寿假传圣旨的罪过,并且封陈汤为关内侯,赐给他三百户食邑和一百斤黄金,以示嘉奖。

一战定乾坤,三百年无人敢犯

这场由陈汤主导的战役,无疑是汉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之一。它不仅结束了长期困扰汉朝边疆的匈奴问题,而且还让这个曾经横行无忌的强悍民族彻底臣服于汉朝的统治之下。

原本在匈奴骚扰下饱受折磨的西域诸国,这下也重获安宁。自此之后,长期以来不安的汉朝西北边境终于恢复了和平。就连先前还嚣张跋扈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也不得不永远屈膝于汉朝之下,成为一个忠诚的藩臣。

对于这一历史性的胜利,陈汤写下了那句气势磅礴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无疑是对整个战役的最佳诠释。它昭示了汉朝的雄厚实力,也彰显了边疆将士们的勇武精神。

从此以后,三百年间再也没有谁敢轻易侵犯汉朝的边疆。即使到了西晋年间"八王之乱"的动荡时期,匈奴也只敢在那时乘虚而入,以免招致汉家的天罚。

由此可见,陈汤这一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当时,更是投射到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之中。他以一己之力,为祖国赢得了长期的安宁和稳定,可谓是"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功成名就,却遭刁难不平

勋业显赫却仍遭打击

对于陈汤来说,这场大捷无疑是他人生的最高峰。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不仅擒杀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郅支单于,还彻底平定了西域局势,为汉朝赢得了持久的和平。这样的功绩,在当时可谓是空前绝后。

当时的汉元帝对此自然是欣喜若狂。他不仅赦免了陈汤和甘延寿假传圣旨的罪过,还封陈汤为关内侯,赐予丰厚的爵位和赏赐。可以说,陈汤此时的地位堪称当朝一品大臣,前程似锦。

然而,仅仅在此之后不久,陈汤却再次遭到了权臣的陷害。宰相匡衡趁机将他指控为"官贪污受贿",终于让他失去了西域都护府的官职,沦为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士兵。

这无疑是对陈汤的一个沉重打击。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大功已经尽数显现,可以安享太平盛世的荣华富贵。谁知只是转眼之间,一切都化为泡影,令他措手不及。

屡遭挫折仍不放弃

但即便遭受到如此的不公对待,陈汤也并未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失去西域要职之后,他依然时常上书朝廷,请求出使外国,为国家继续建功立业。

这种执着和勇气,无疑令人敬佩。虽然他一直面临着来自小人的陷害和排挤,但陈汤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他渴望在朝堂之上一展雄才大略,为汉室效力。

终于在一次机会中,陈汤得到了重用。当时外戚国舅王凤奉命镇守西域,却遭到了乌孙的进攻。关键时刻,陈汤献计让王凤不用一兵一卒就化解了危机,再次获得重用。

但这种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久之后,陈汤又遭到了小人的诬陷,被免职充军,贬谪到了安定。这位曾经建立赫赫战功的名将,此时竟然沦落到了如此的境地。

功勋显赫却仍多磨

即便经历了如此多的挫折,陈汤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直到最后,当汉哀帝登基之后,他终于获得了恢复自由的机会,得以回到长安养老。

在这些年的沧桑经历中,陈汤大概也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真谛。他明白,即便自己曾经建立了如此巍峨的功勋,但终究还是难逃世态炎凉的命运。

那个曾经意气风发、傲视群雄的陈汤,如今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百姓,随时可能遭受身边小人的陷害。即便是他这样的大功勋之臣,也难逃被权臣们卸磨杀驴的结局。

但是回顾陈汤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感叹他的人生经历确实是太多磨难了。从一个穷困的书生,到最终成为当朝一代名臣,他经历了太多个跌宕起伏的人生阶段。

或许正是这些磨难,让陈汤学会了更加宽容和包容。他明白,不论你曾经如何功勋显赫,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

结语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陈汤这样的"汉家男儿",中华民族才得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成为一个强大而团结的国家。

他留下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至今仍在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尽忠。人生无常,功名富贵都如过眼烟云。

但只要我们秉持着像陈汤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能为这片土地留下不朽的业绩。让我们为这位汉家铁骨柔情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