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年7月12日,中越老山前线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越军出动6个加强团共万余兵力,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实行猛烈反扑,妄图夺取老山各阵地。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指挥40师、41师122团和边防团,协同强大炮兵,依托阵地,英勇作战,同越军进行了反复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日双方激战整整14个小时,战火弥漫了老山正面8公里、纵深十余公里的战场。其中最紧张最激烈的战斗发于那拉口阵地,这里由我40师步兵119团防守,承受了越军2个步兵团加1个特工营的凶狠冲击,最早打响,最晚结束。

在那拉口阵地,最牵动全线的战斗又发生在142高地。这个高地只有300米左右高,面积不大,北侧较缓,南侧较陡,位于我防线最前沿,距离越军阵地仅约百米,时刻受敌火力威胁。我119团8连一个加强班15名指战员坚守在142高地上,顶住了越军上千发的炮弹轰击,一次次将冲上来的敌人打下去,令敌人在阵地前尸横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敌众我寡,自己伤亡较大时,3排坚守分队退入坑道中继续坚持,并坚决挡住了企图肃清坑道的敌人。他们在万分危险的关头挺住了,等来了上级派遣的增援分队,上下配合,一举将越军赶下山去,收复了高地。战斗中,15名指战员牺牲5名,负伤9名,包括牺牲了分队指挥员排长李海欣。

119团8连15勇士与越军1个加强营激战10小时,先后打退敌人6次轮番冲击,共毙敌104人,缴获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一批。战后,15名指战员人人立功,被昆明军区授予“老山十五勇士”荣誉称号,并被奖给锦旗一面。其中李海欣烈士被追记一等功,并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杨国跃荣立一等功,并被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周忠烈烈士被追记一等功,并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刘家富、唐友国、李国文等烈士被追记一等功;胡友文、夏锦忠荣立一等功,黄朝贵、段春和荣立二等功,蒋志华、张庆龙、彭明林、陈光满、马平华荣立三等功。十五勇士坚守的142号高地,从此被誉为“李海欣高地”,成为了铭刻在军史上的又一不朽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9团团长后来回忆说:“我这一生最痛快的一天莫过于7月12日,那天最痛快的几件事——一是师长通知,炮弹运上来了,放开手打!二是142高地,还有我们的人!”

在当年的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一位军委首长举杯向参加老山作战的英雄模范敬酒,激动地说:“前线回来的英雄们,你们的功绩将载入我军史册,祝你们在部队建设中继续成长,再立新功!”当听说杨国跃是不久前参加过“李海欣高地”战斗的英雄后,他还特意为杨国跃举杯:“为‘李海欣高地’的英雄们,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