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椿象下目—划蝽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异翅亚目

蝎椿象下目

划蝽总科

划蝽科

划蝽科(学名:Corixidae),又称水椿象科,是半翅目划蝽总科(学名:Corixoidea)下唯一的一科,为栖息于池塘和溪流中的一类小型水生昆虫,大多为植食性。种类很多,目前在世界上已知约33属500多种。在美国划蝽科昆虫被称为:“水船夫”,因为它们拥有特化成“船桨”般的后腿,能在水中划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外部形态

划蝽科昆虫通常外型偏长、扁,身长最多13毫米(0.5),头部呈三角形状,以刺吸式口器进食,身上有极为精细的深褐色和黑色条纹图样在身上,共有两对较长的腿分别为第一对与第三对脚(由上而下数起),第一对脚靠近头部,比第三对脚短,负责捕捉、撕裂猎物,第三对脚是经过演化而形成的长后腿,有细毛可帮助划动,宛如船桨般的用途。

虫体大小在4~12mm。一般体形瘦长,头短。喙1~2节,很短。前胸短,小盾片小。前足短。中足细长,后足扁浆状,成两侧平行的流线型,在水中行动迅速。在较淡的底色上具有典型的斑马式的黑色横走斑纹,很易识别。头部后缘多少覆盖在前胸背板上。前足一般粗短,跗节1节,特化加粗为匙形;后足游泳式。

2.习性

划蝽科不像近亲仰蝽科游动时以倒挂式划动,而是以正面朝上在池塘水中游动,可以以此特征区分这两科昆虫。划蝽科是半翅目中不寻常的水生昆虫,因为它们大多不像肉食性水生昆虫一样以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为食,则是以口中的刺吸式口器刺进藻类植物并放出酶消化其组织,吸入汁液为食,但也有少数划蝽科昆虫为肉食性。划蝽科昆虫也有天敌,像是蝾螈等两栖动物会在池塘等水域捕食它们。划蝽科昆虫每年都是它们的繁殖期,卵通常是属于沉积的方式产于水旁、岩石或水面植物上方。

体轻于水,一般附著在池或河底植物上,靠身体周围和翅下储存的空气呼吸。气泡中的氧被它消耗後可从水中扩散而补充;而它排出的二氧化碳到气泡中,再溶于水。游泳的动作急促、迅速。它与多数异翅目昆虫不同,喙软,取食时用匙状前足铲取藻类或其他小生物。卵产于水生植物上,但尖划蝽(Ramphocorixa acuminata)的卵产在蝲蛄上。雄虫前足上有发音器。有的地区的人把划蝽作为食品或鸟食。卵作为鱼子酱出售,或弄乾後与成虫一起磨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繁殖方式

当环境不利时,可从水域飞走。冬季以成虫越冬。早春融冰后首先进行交配产卵,卵通常附着在水草茎上。此科是养鱼业的严重敌害。常见种有:小划蝽(小风船虫)Corixa substriata =Siga substraiata、划蝽Sigra distanti。

4.栖息

栖息于低海拔或平地的水田、池塘、净水域、等等水生生物栖息地,但因水生环境污染而数量减少。

5.分布范围

世界已知550多种,我国有51种。生活在各式静水和缓慢流动的水体中,从小水塘到大湖泊都有分布,一些种类在高盐湖泊中也能生存。基本上以藻类为食。多数发音,有很强的趋光性。

分布于吉林(前郭)、辽宁、河北、山东、河南、云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自然界噪音之王

最新一项研究证实“身体大小并不是问题”,划蝽能够使用外生殖器官“唱歌”,嘈杂的歌声使它成为地球上最大声的动物。

从体长看上去,划蝽仅是一种弱小的昆虫而已,但是千万不要被它们弱小的外表所蒙骗,它们可以用仅有头发丝一般纤细的外生殖器官“唱歌”。它们能够通过摩擦产生震耳欲聋的99.2分贝噪音。按比例来说,它们当之无愧是世界上声音最大的动物。它们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拼命地磨练自己的“歌技”。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通过水里传达到“心上人”的“耳边”,它们就会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声音更大一些。显然,它们成功了,它们的声音不仅赢得了异性的芳心,更会把一些敌人吓破胆,慌忙逃跑。

划蝽的学名为“Micronecta scholtzi”,也被称为“会唱歌的生殖器官”,科学家认为它们通过该方式向潜在的异性示爱。欧洲各地均分布着这种体形甚小的昆虫,雄性通过摩擦生殖器官来吸取雌性注意,它们虽然生活在水下,仍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

这种声音非常大,当人们走过河堤时能够从水底听到刺耳的声音。然而该声音99%在从水中传播至空中已损耗,这意味着过路人听到这种震耳欲聋的声音时并不存在危险。

平均声音可达到78.9分贝,与途经的货运车的呼啸声相近。蓝鲸是地球上声音最大的动物之一,可达到188分贝,而大象隆隆的叫声可达到117分贝。它的身体仅有2毫米长,以身体比例进行计算,划蝽是地球上声音最大的动物。

这项最新研究是由法国和苏格兰的科学家发现的,巴黎国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杰罗姆-苏尔(Jerome Sueur)在分析法国溪流生态多样性时,突然听到水下有与众不同的声响。起初他认为这可能是水下较大体形昆虫发出的,但当他将水下较大体形昆虫捞出时却并未发现这样的声响。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种声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划蝽在“唱歌”。

苏格兰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的詹姆斯-温德米尔(James Windmill)说:“我们非常震惊!最初我们都以为这种响亮的声音是来自较大的水栖生物。当我们确定该声音的来源之后,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完全确定所记录声音的正常性。如果以身体比例来衡量制造的声响,它们应当是世界上产生噪音最大的动物。”

作为超声波工程中心的教授,温德米尔称,对于工程师而言,这种划蝽是非常吸引人的。他指出,划蝽喷射脉冲声音是一种典型声呐阵列,然后产生回声。若要制造出这一等级的声响,甚至需要人体大小的生物。相比之下,划蝽的身体仅有2毫米。

这项研究报告现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科学期刊杂志上,报告中指出,这种水下昆虫仅有几毫米长,产生的巨大声响在河畔也能听到。它们并不存在天敌物种,发现它们仅能通过声响,因此没有进化需求使它们安静下来。

但是目前科学家并不知道为什么声音会如此响亮,观测这种微小等级的昆虫非常困难,接下来的挑战是发现是否雌性真实喜欢雄性的叫声。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