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工作的推进,主要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修正(action)四个环节组成。计划是工作推进的首要环节,非常重要。

哈罗德·孔茨所言,“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而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由此可见,计划十分重要。

计划的含义

1.名词:组织及组织内部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文件。

2.动词:为了实现管理者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各种行动安排。

计划的内容(5w1h)

What——做什么?活动与内容。

Why—人员安排。

Where——何地做?空间定位。

When——何时做?时间定位。

How——怎样做?方式和手段。

【启示】做任何工作都应该从5w1h来思考,这有助于我们的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

计划的分类

(1)按照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

(2)按照时间跨度分类

(3)按照计划的性质分类

1. 战略计划

2. 战术计划

制定计划-计划工作的程序

如何制订计划?

首先要清楚目标和方案是计划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计划就是要确保目标清晰可见、方案明确具体!那就从下面两方面来制定计划!

1. 设定工作目标

好的工作目标是什么样的?

第一,要有明确的结果导向,也就是目标一定要具体。好的工作目标是指向工作结果的,而不是描述行动的过程。

第二,具体到可衡量。对于结果的设定,要尽可能具体描述,如果能用数据表达最好。

第三,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但要可达到。目标确定得过低就失去了计划制订的意义,但若定得太高,会导致信心丧失。总之,制定的目标要让成员觉得“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第四,要有明确的完成时间,便于分阶段评估目标达成情况。

第五,各分目标要与总目标有相关性。在目标分解的时候,要注意各个目标不要背离。

目标和方案是计划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下面讲制定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制定工作方案

其一,建立工作的组织。

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那就需要一个团队或者部门这样的组织。

工作组织一般要具备三个要素:结构、人员和职责。要明确界定指挥链和命令链,即组织中的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明确好请示汇报关系和相应的管理职权。

其二,设定推进的日程。

日程至少要包含四个要素:工作项目、进度、完成时间、负责人。

可以用甘特图等形式呈现,通过项目列表和时间刻度标示具体工作计划的顺序与持续时间,清晰直观地显示计划何时进行、进展情况。

其三,明确清晰的流程。

流程一般用流程图呈现,直观明了。

其四,制作关键任务的清单。

任何一项计划的工作方案中,任务清单都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内容,也是每一位相关成员必备的资料。

其五,拟定完整的预算。预算让你清楚整个工作投入产出情况,以便及时反馈调整。

除此之外,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要定期检视目标达成度,持续不断的对比、反思、改进,让目标逐渐达成。如此,计划才能真正落实,最终实现计划目标!

计划工作的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

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限制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限定因素原则有时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理论”,其含义是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抓住限定因素就能实现目标。

2、许诺原理: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任务越多(许诺越多)计划越长,计划成本越大,变化越多,越难以实现。

不仅要选择合适长短,更要注意长短结合。

3、灵活性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如工期延长,器材匹配性等。

这个原则要求在制定计划时必须留有余地,当出现意外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增加太多花销。

弹性计划,即适应变化的计划。

4、改变航道原理:

意指人们坚持走某一条通向未来的路,定期对所发生的事件和所期望发生的事情进行检查就越是重要,必要时采取措施绕道而行,这些检查是使事情朝着某一既定的目标发展所必需的。比如制定备选方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