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为什么抑郁症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有哪些差异?

撰文|一只鱼

抑郁障碍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3的研究统计,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每个国家伤残调整生命年十大病因中最主要的病因。抑郁症困扰着男性和女性,但不论在终生患病率,还是疾病的表达、共病和病程上,均存在性别相关的差异。例如,单相抑郁症、心境恶劣和季节性情感障碍女性较男性多见,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惊恐、进食障碍)。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讨论为什么抑郁症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以及有哪些差异。

一、流行病学

据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抑郁、心境恶劣)的患病率达8%,是男性抑郁症的1.7倍,这种差异自青少年时期初始,一直持续到绝经时止,这一研究成果提示抑郁症可能与女性激素的异常有关。20世界80年代以前,我国精神科专业对心境障碍的诊断认识概念偏严,以致抑郁障碍的检出率一直较低。后来随着ICD-9及DSM-Ⅲ的问世和介绍,国内对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做了相应修改。与此同时,对抑郁障碍的诊断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我国山东、浙江、青海和甘肃四省63004位18岁以上社区居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重度抑郁症月患病率为2.0%,女性2.6%,男性1.5%,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二、为何女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1

社会心理因素

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现代女性的地位和承受的负荷过大等外界因素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由于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女性不再像以往那样仅承受家庭生活的压力,而是和男性一样要承受学习、工作、生活、婚姻情感、病患等多重负担。女性对待这些负性因素容易产生不适当态度和负性的归因方式,这样就导致了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抑郁。

研究显示,青春期早期性虐待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并导致抑郁症的性别差异。

此外,由于抑郁症患病率的性别差异仅见于成年人,且这种差异出现于青春期之后,所以有一种推测认为,发生于青春期的生物变化促使女性易患抑郁症。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可能影响了男女情绪的发展。 此外,由于女性对自己外貌的负性评价,经常求助于减肥,这个因素也可能导致女性容易出现无助感和抑郁。

2

人格因素

某些人格和行为方式的性别差异也是女性易患抑郁症危险因素。女性面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较男性差,心理上具有依赖性。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变令她们变得不自信,对于自己的能力评价较低。因为他们应对方式不同,所以导致女性不停反复思考悲伤事件,而男性更容易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女性比男性更能忍受生活事件带来的痛苦,更多地把感情花费在人际关系中,内化她们的感觉,面对失败更容易责备自己。因此遇到了同等的负性应激事件,由于自身的人格因素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

3

遗传因素

抑郁症的遗传度约为30%~40%,而女性的遗传风险高于男性。女性的情绪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不良环境下,遗传因素会升高特定精神障碍的易感性。

4

激素

女性易患抑郁症最流行的生物理论是卵巢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从青春期到绝经期雌激素的周期分泌,绝经后雌激素几乎完全撤退,这些均可能有助于解释女性为何容易患情绪障碍。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均存在抑郁症易感的危险因素。

5

神经递质

很早就有学者提出了“神经递质及受体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假说逐渐被证实。该理论认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改变在抑郁症中起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这两种神经递质系统与这种性别差异亦相关,尤其以5-羟色胺更为明显。研究发现,血小板内5-羟色胺浓度有性别差异,女性低于男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男女5-羟色胺代谢率的差异有限,并且结果也是不一致的。

6

脑部结构差异

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脑的神经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如脑的总体积、神经形态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态和数量。这些性别差异在调节正常和异常情绪以及行为的脑区更加显著,如下丘脑、杏仁核和皮质,因此可能导致了抑郁症在性别上的差异。

7

人为因素

该因素主要集中在寻求治疗、症状汇报,以及诊断偏移的可能性方面。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为心理问题寻求治疗,更容易利用门诊精神卫生机构解决问题。由于女性更愿意寻求治疗帮助,因此,女性利用门诊精神卫生机构的频率较高。正因为如此,女性的精神问题更容易在早期就被识别。

三、各方面表现不同

1.临床表现不同

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不同。对于女性来说,抑郁症最主要的情绪体验是悲伤;而对于男性而言,更为典型的情绪体验则是愤怒,通常还伴有行为冲动。因此,许多人,包括男性抑郁症患者,都错误地把男性抑郁症症状理解成正常的受挫或是不安,而不是严重到需要干预的心理疾病。

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的迟滞、疑病、自知力缺乏和阻滞等症状更加突出。而女性更容易出现躯体症状,以全身症状、躯体焦虑、睡眠障碍及食欲和体重的增加等不典型症状为主。临床表现的不同,可能与男女之间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对生活事件反应方式的不同有关。

2.抑郁发作病程不同

女性的抑郁发作时间更长,因此容易发展成慢性和复发性病程。当然,与生殖相关的应激事件可能是女性抑郁障碍慢性及复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抑郁发作前的严重不良生活事件是延缓痊愈的最强、最一致的预测因素。

3.自杀率不同

尽管女性尝试自杀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但男性完全自杀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因为男性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小,而更有可能自杀。

4.季节易感性不同

女性更易患季节性抑郁症,女性季节情感性障碍的患病率是男性的4~6倍。临床特征表现为冬天几个月内出现抑郁症状、睡眠过多、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

5.共病不同

与男性相比,女性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更高,如共病焦虑症、惊恐障碍、躯体化障碍以及进食障碍等。进食障碍以女性为主,患有进食障碍的女性,更容易同时伴有抑郁症。女性抑郁症患者共病内科疾病的程度也很高,因此,女性抑郁症患者容易有偏头痛和慢性疲劳综合征。

6.起效时间不同

接受治疗后,男性患者的起效时间更块,而女性患者则更慢。

7.发病早晚不同

研究发现,女性抑郁发作早于男性。女性的抑郁症状通常出现于青少年时期,而男性的症状多出现于20几岁。

看更多精神疾病知识?

无需下载即可在线查看~

参考文献:

[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01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188 countries,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 Lancet, 2015, 386(9995): 743800. DOI: 10.1016/S01406736(15)606924

责任编辑:老豆芽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