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5月9日消息,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把“五篇大文章”落地落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IC

《指导意见》设定的主要目标是,未来5年,银行业保险业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五篇大文章”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相关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大幅提升,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监管制度和配套机制进一步健全,评价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政策协同性不断增强。

《指导意见》提出,在绿色金融方面,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主要目标是未来5年,绿色金融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绿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银行保险机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持续提升。

至于如何优化产品服务,《指导意见》指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促进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探索绿色保险费率调节机制,推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绿色保险业务发展。强化对客户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纳入业务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有效满足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

据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对贝壳财经表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关键抓手,在于如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因此,应当健全涵盖贷款、债券、租赁、保险、基金、个人绿色低碳账户等全方位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体系,积极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支持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此外,也可以考虑选择重点地区开展专项试点。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健全绿色信贷考评体系以及实施有差别、动态化的授信政策,对部分绿色产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给予绿色金融专项支持。未来,可以结合不同地区与“五篇大文章”相适配的特色产业领域,持续完善、深化和推广这类试点模式,探索制定定制化政策,给予差异化的资源配置、考核激励、尽职免责等政策,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也能够有效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推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