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天来了,衣服也逐渐穿得更加清凉,#靠运动减肥多久才开始起效##减肥一下就进入舒适区了# 等减肥话题又在近日引发热烈讨论。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减肥呢?

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们情窦初开,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留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同学或者家长口中的一句“小胖子”,可能会对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除此以外,现代社会中“以瘦为美”的审美导向,也促使青少年们追求骨感身材。如果青少年长期采取病态的极端减肥策略,则可能达到神经性厌食症(若身体质量指数(BMI)低于正常最小值,则可能为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已经出现上述相似的情况,则可能需要重点关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认识神经性厌食症吧!

神经性厌食症的基本概念

神经性厌食指以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常见于12~20岁的年轻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患病率。为了准确识别神经性厌食症,我们需要大致了解其以下3个主要特点:

(1)持续的能量摄取限制,即为减肥。通常情况下,个体一开始为刻意控制自己的进食量;逐渐发展到中后期,个体的食欲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看到食物就会不自觉反胃,女生则出现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出现持续的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体重数字格外敏感和关注。他们/她们每天甚至每次饭后都会上体重秤,检验自己的体重是否持续降低。有的个体则会为了防止体重增加或看到自己体重有轻微浮动时,采取极端策略。例如服用泻药进行导泄、抠喉催吐等。个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体重持续降低,但却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其他伤害。高频率的催吐对牙齿和食道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滥用泻药则可能造成胃肠功能混乱或直肠脱垂。

(3)对自我体型或体重产生认知紊乱。简单来说,就是偏执地认为自己很胖。即使瘦脱了相,也不满意。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极端地、狂热地、甚至可能是无下限地追求低体重,即使镜子里的自己已经骨瘦如柴,也还是觉得不够,应该再瘦一点、再瘦一点。

神经性厌食症的成因

神经性厌食症的成因主要与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格特点相关。

(1)“以瘦为美”的审美导向。身材苗条是外貌的一大优势特点。由于青少年阶段对于五官和自身气质调整的空间较少,减少体重则变成一条“有魅力” “受他人吸引”的捷径。同时大众普遍认为,身材苗条也或多或少象征着自律。

(2)完美主义。有研究表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为高智商人群,有着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有超乎一般人的执着和坚持。完美主义倾向的个体,对自身身材管理也有着超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即使整个过程都伴随极度的煎熬和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认知歪曲。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以及标签化评估自我,也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人格特点。“只有瘦,才是成功的” “只有瘦,才代表着我的能力”等,都是此类患者常见的认知风格。这导致他(她)们很难多角度评估自我、接纳自我。

(4)低自尊,不自信。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可能曾经因外貌而受到他人的歧视,例如被同学们起外号、被服装店店员评价“没有适合的尺码”等。外貌的不自信,加上缺少其他人际支持和社会支持,则使得个体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以达到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5)家庭教养风格。父母教养方式与个体完美主义、认知风格、低自尊都有潜在相关。父母对子女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采取“挫折”教育,不断打压孩子,挫伤其自尊心,用单一、刻板的标准给孩子贴上是否优秀的标签等,都可能会导致孩子走上神经性厌食症的道路。

面对神经性厌食症或神经性厌食症倾向,我们能做点什么?

(1)探索挖掘自身优势特点,提高自信水平。“以瘦为美”虽仍是当今主流审美,但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倡导“人人皆美”的优势理念。我们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学习一些技巧,培养出“善于在各处发现美的眼睛”。

(2)多角度看问题,学会接纳自己。我们在生活中要多训练自己多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反思自己的不足,也要及时肯定自我。采取极端策略时,也要关注其附带的不良影响,以免因小失大,伤害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尚未发现较为对症的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药物,因此多以心理治疗和训练正确饮食习惯相结合的方式来干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如果你发现自己可能正走在厌食症的道路上,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重获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才是正确之道。

健康减肥方法

(1)合适的能量摄入,适宜的减重速度。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天能量摄入总量减少300-500kcal,但全天能量摄入不低于1200kcal,这是较长时间能坚持的能量最低水平,能量摄入量减少应循序渐进,切忌骤然降至最低水平以下。

(2)食物种类多样化,饮食结构要合理。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求和生理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前提。多样化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禽畜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3)适量运动。先从减少久坐时间开始,逐渐培养运动兴趣、选择喜欢的运动并变为习惯,按照身体适应程度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方式建议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

现订购2024年

只需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