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田畴,绿意盎然。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九分公司,新农人们大力推广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种植水平、控制生产成本、保障作物长势,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旱平垄作探索节本增效潜力

在这个分公司第二管理区,技术人员对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研究与示范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逐步完善技术措施,为种植户高产高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宣传,做好农业科技推广,让种植户了解、认可、使用试验效果好的科技良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人员进行数据采集(安彬 摄)

“所谓水稻旱平垄作技术就是在秋收、整地后,采用卫星平地机进行旱平地,然后起垄夹肥,第二年春季直接上水泡田、封闭、插秧即可,省去春季打浆整地过程,有效缓解春季农时紧张问题,使用这项技术能为种植户缩短农时10天左右。”这个分公司水田部总经理隋玉刚介绍。

据悉,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技术旨在打破传统种植方式,由水整地搅浆平地变为旱整地、旱起垄,免除了水整地搅浆平地导致的土壤紧实致密通透性差、破坏土壤结构,同时提高了地温;由全层施入基肥变为垄上苗带双侧、双深施入基蘖肥,可实现分层分类、速缓结合—提高利用率、均衡供肥;减少泡田天数,节约水资源;由多次作业为少次作业,基蘖肥同施、免水整地等减少作业次数。

插前寄秧挖掘节本增效潜能

在这个分公司第八管理区种植户李文广的示范田里,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本田一侧,这是这个管理区积极引导种植户应用“插前寄秧”技术、助力农业节本增效的一项举措。水稻“插前寄秧”是一项具有解决插秧人工不足,节本高产等优势的种植技术,经过“寄秧”的水稻苗缓苗快、分蘖早且成活率高等优点,能有效防止秧苗超龄、降低人工用量、减少用工成本、实现农业节本降耗的目的。

水稻插前寄秧技术(安彬 摄)

“插前寄秧技术指的是在秧苗达到3.1—3.5叶龄期,本田封闭5到7天以后,在插秧前4到5天,提前将秧苗带着秧盘寄养到本田里。这样做不仅使农时前移,避开插秧阶段人员集中作业,缓解插秧时段劳动力紧张、人工价格高、雇工难的问题,而且秧苗在田间寄养4到5天,可以提前适应外界环境,起到炼苗的作用,降低因大棚后期高温造成的病害风险,加快恢复起苗时造成的植伤。”李文广看着刚插完的水稻满意地说。

应用“插前寄秧”技术,水稻返青快、分蘖早,秧苗盘根好,秧盘浸水后顺滑,取秧量增加,穴株数均匀,田间缺穴率明显减少,能有效降低插秧和补苗成本,既节省用工,又解决了下雨天运苗难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农时,抢夺了积温。

导航辅助注入节本增效动力

在这个分公司第八管理区稻田里,种植户李文辉正驾驶着配备“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插秧机穿梭田间,机车走过,稻田里留下了一排排插栽整齐的秧苗迎风摇曳。

“我今年的种植面积近700亩,应用了导航系统后,现在仅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插秧任务,不仅插得又直又快,还能自动转弯,我家插秧期间可以节约人工费用近万元。”李文辉满意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试北斗导航驾驶插秧机(安彬 摄)

北斗导航驾驶插秧机是通过平板车载终端完成定位及参数设置,实现插秧机直行自走,只需要在掉头转弯时手动操作插秧机,直线行走时放秧苗,实现一个人插秧作业,让插秧工作更加省工、省时、高效快捷。通过“北斗导航”实现自动直线型跟踪功能,使插秧机工作效率提高了20%以上,提高插秧精准度的同时增加穴数,节省土地,使水稻长势均匀,提高后期抗倒抗病及抗寒性,从而增加产量。

第八管理区技术人员赵金鑫介绍,这个管理区在已安装北斗导航系统69台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更新引进力度。通过科技力量的投入,解决以往播种不直、行距不匀等问题,实现每粒种子的播种深度相同,确保种子同时出苗、保苗率高,节本增效,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此外,八五九分公司还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格田改造、叠盘育秧、水稻测深施肥、水稻变量施肥、节水灌溉、叶龄智能诊断、水稻分段收获、无人驾驶等一系列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安彬 崔鹏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