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快递、送外卖,甚至还能送医疗急救物资。

在杭州,“低空经济”与我们的距离,或许比想象中的还要近。

今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引擎。

据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制图 李前芳

从杭州西湖区“飞”出的无人机,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搅动着“万亿级市场”。

西湖区飞出“空中交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人过马路请自觉走斑马线,不随意横穿,不闯红灯。”

“骑乘电瓶车、摩托车时,请按规定登记上牌,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某街道的十字路口上空,时不时能听见这样的喊话,声音来自一架巡检无人机。

无人机升至上空后,会根据设定的航线巡查道路,查看是否有违法行为,并将抓拍图像回传至指挥中心,就像一位“空中交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空中交警”,来自西湖区的蜂巢云视科技。

这是全国“首款垂起固定翼智能无人机库”,由智能巡检无人机和无人机停机舱两部分组成,具备高清摄像、拍照、巡逻等功能,如果发现有人骑电瓶车未正确佩戴安全头盔,逆向行驶,它就能通过隔空喊话来劝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蜂巢云视科技已经陆续开发了多个智慧城市管控系统,涵盖林业、水质检测、海防、治安等31个应用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西湖山水间飞出空中交警、机器狗!杭州的机器人,正在搅动“万亿级市场”

在不久的未来,西溪湿地水质检测、龙井茶园空中施肥,杭州河道巡查、工业园区安全检测等工作,都将由无人机来接任。

在西湖,看见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区的五山四地一分水,除了“飞”出的无人机,还跑出了一群机器人。

高高跃起,轻松越过沟壑;快速奔跑,动作流畅。

今年3月,在上海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西湖区企业云深处带来的Lite3机器狗成为了现场的焦点。

目前,云深处生产的四足机器人,已经在应用到了安防巡检、勘测探索、公共救援等多种场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激活新质生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西湖心辰的AI心理疗愈机器人——“小天”,能听会说,还能读懂你的心思,正深耕“情感陪伴”赛道。

2024年,西湖区要打造活力城区,推动城市能级“量变”到“质变”。其中一项任务,正是“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遥感数据等重点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在这几条重点赛道上领跑,西湖区显然有优势。

西湖区集聚蚂蚁集团、阿里云、涂鸦等一批龙头企业,云栖小镇等特色平台,去年又前瞻布局算力新基建,与浙大共同成立了“西湖之光”算力联盟,算力资源达到1000P以上,再加上阿里云“通义千问”大模型问世,西湖区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土壤”愈发肥沃。

今年4月,34个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西湖区,涵盖“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空天地海、文化创意”五条赛道。

其中,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将在西湖区建设“太空计算星座项目总部及低轨卫星研制基地”,全力开拓商业航天领域市场。

正因为西湖区拥有肥沃的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土壤”,我们才在西湖区看到了“空中交警”、能跑会跳的“机器狗”和“有温度的AI”。

发展新质生产力

西湖区如何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竞逐“万亿级市场”,到哪里布局新赛道?蜂巢云视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建武首先想到的就是浙江,“我是浙江人,而且,‘数字浙江’深入人心。”

最终选择落地杭州西湖区的原因,是他觉得,“西湖区还是懂我们的。”

“从公司注册到装修,再到入场办公,我们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速度,令王建武很惊讶,“园区帮我们找好了办公地点,办公硬件也都准备好了,我们只管拎包入住。”

“不仅如此,西湖区还在人才引进、房租减免、资源对接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前两天,西湖区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就找过我,问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王建武说,“西湖区真的很懂我们。”

“懂企业”,也是西湖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过程。

去年3月,西湖区发布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加速奔跑——

给予人才项目最高10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企业上市,最高奖励650万元;新修订“飞天计划”政策扶持,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发补助和3000平方米(2.5元/平方米)的房租补助。

西湖区向来重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月,西湖区把科技创新大会作为“新年第一会”,将科技创新摆在城区发展C位,邀请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专业科研机构、优秀科技人才选择西湖、扎根西湖,共赴星辰大海。

科技创新,能够帮助城市科技实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然而,要做到“从1到100”的飞跃,就必须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也就是说,要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让科技成果顺利进入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区深谙此理,正奋力打造科教高地,推动成果转化“书架”到“货架” 。

今年4月,西湖大学/西湖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成立,落地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云创镓谷园区。这也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挂牌的成果转化基地。

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西湖区显然已经谋划在前。

邀请人才和企业共赴星辰大海,西湖区不仅给出了真金白银的“礼包”、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沿途下金蛋”,也筑起人间烟火,让近者悦、远者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区文新街道骆家庄不仅为来杭找工作的青年打造了可免费住7天的“青潮驿站”,还推出了1.5万间独立卫生间的租赁房。

骆家庄也和房东说好了,满一年,第13个月也就是下一年的第一个月,房租免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节就要到了,骆家庄每年都会在这个时节摆上数百桌龙舟饭,邀请租住在这里的人赴宴。觥筹交错之间,新老杭州人互拉家常、话工作,邻里之间的情谊,便更浓了。

创业路上有帮扶,生活里有人情味。

许多人说,这正是他们愿意在西湖区扎根的原因。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徐萌 林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