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量使用无人机,是俄乌冲突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付无人机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其中用的最多的,还是电磁干扰手段。

在俄乌冲突中,双方都使用了穿越机(PTV)携带炸药、助推榴弹等爆炸物的手段,这让冲突变得相当血腥;为了对付无孔不入的无人机,俄军采取了针对性的定向干扰,效果还很不错。

这种小型的商用无人机,由于体积和成本限制,一般不具备必要的电子对抗和保护手段,所以电磁干扰手段,确实能够起到作用,这也是无人机的最大软肋之一;不过最近中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手段,能让电磁干扰彻底无效。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西工大日前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无人机蜂群技术,就是效仿萤火虫的“传信”方式,不再依赖无线电通讯手段,而是利用光通信和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无人机蜂群之间的通讯保障能力。

这项技术一旦应用,意味着中国的无人机蜂群技术应用,又前进了一大步。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天使陷落》中,无人机蜂群全歼总统卫队的场面,想必让很多人感到震撼,那种铺天盖地的无人机蜂群,确实可能会成为战场上任何对手的噩梦。不过相比于美国率先在好莱坞实现这种技术,中国早就开始探索无人机蜂群技术的应用,并且保持着全球领先的地位。

早在几年前,中国就完成过119架固定翼无人机的集群飞行试验,并且实现了无人机蜂群的空中组网、编队协同、信息共享等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平台进行发射。如今中国科学家又解决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无人机蜂群的通讯保障问题,意味着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日趋完善,未来说不定真的能看到,在战场上与我军交手时,对手还没有遇到我们的战士,就被无人机劈头盖脸、进行了一轮地毯式轰炸。

当然,和任何一种武器一样,无人机也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只有和其他武器一起组成体系,其效能才会发挥到最大。其实俄乌两军将商用无人机改造成为简易版“人在回路精确制导弹药”,本身就有自身缺乏精确打击手段的原因,其实很多由FPV执行的打击任务,应该是反坦克导弹、激光制导炮弹,甚至是战斗机的任务。对于我军来说,更紧迫的任务,是建立有效的反无人机体系,一些对手,比如对岸,也看中了这种“廉价、高效”的袭击手段;我们在建立这种打击手段的同时,更要认真准备,防止自己被蛇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