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成都军区第13军37师步兵109团归昆明军区指挥,参加进攻谷柳西山的战斗。该团8连担任尖刀连,勇猛冲杀一昼夜,先后攻克142、145、154高地,摧毁越军火力点20个,击退敌人6次反扑,共毙敌120人,缴获85加农炮2门、60炮2门、40火箭筒2具、轻重机枪6挺,以及其他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一批,为团主力歼灭谷柳地区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8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昆明军区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连基础好,老兵骨干多,平时训练成绩出色。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后,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佳绩,于战后总结了四条主要经验。

一是发挥了我军近战夜战的特长。根据强渡红河后同越军夜间接触战斗的经验,8连干部及时分析了情况,调整了打法。借助于侦察到的成果,明确了具体攻击目标,从而确定部署。在夜间偷袭142高地时,8连突击排行动隐蔽迅速,采取小群多路打法,静默抵近敌火力点,突然发起攻击,不作喊杀,用手榴弹和近距离射击消灭堑壕中的敌人,以打炸相结合的手段歼灭掩蔽部和山洞内的顽抗之敌,从而无一伤亡攻占高地,撕开了敌人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火力与突击紧密结合。8连在夺取154高地战斗时,开始没有重视组织火力掩护,火力与运动结合不紧密,以致未能有效掩护步兵冲击,连续三次进攻失利。第四次冲击时,干部进行了重新组织,以重机枪、60炮、82无坐力炮对敌实施火力急袭,掩护步兵小群多路前进。82无坐力炮班长以肩炮射击,连续摧毁敌人4个火力点,当步兵接近敌堑壕时,又及时转移火力,压制敌人,保证步兵能在近距离内发起冲击,迅速消灭敌人。

三是主动配合,互相支援。8连受领任务急,进入战斗仓促,战前未能周密组织协同。但指战员素质高,战斗中步炮之间、友邻之间和各分队之间,均能做到主动配合,互相支援,发挥了整体战斗效能。该连要求炮火时,上级炮兵能及时准确对敌实施猛烈射击,抗敌反扑时,炮弹炸点最近的距离我军阵地只有百余米。各分队密切配合,自动组织兵力火力互相支援,有力打击了敌人。前方缺乏弹药时,能及时组织力量将弹药送上阵地。很多干部战士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在阵地上抗击敌人。上述这些举措,都对取得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是英勇顽强,连续作战。8连这次战斗历时一昼夜,连克越军3个高地,又打退敌人6次反扑。加上总攻开始前的机动潜伏,总攻时强渡红河占领滩头,一共三昼夜没有休息。但是全连指战员不怕疲劳,克服困难,前仆后继,越战情绪越高昂。干部指挥果断,战士英勇拼杀,经受了夜间与昼间、袭击与强攻、进攻与防御的不同战斗形态考验,适应了复杂变化的形势,充分发扬我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从而夺取了战斗的最后胜利,不愧为是“能攻善守英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