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时,解放军第13军由昆明军区指挥,分多路强渡红河,在炮兵、坦克支援下,迅速向谷柳、保胜、坝洒等要点发展攻击。其中第13军39师步兵115团从中路进攻,奉命夺取外斩河南岸无名高地,为主力前进撕开突破口。

外斩河南岸无名高地海拔200余米,扼守河南岸的一条重要公路,山坡陡峭,草木茂密,地形险要。越军地方部队1个加强排在该高地上组织防御,修筑了掩蔽部、短洞、环形堑壕等工事,配置了高射机枪、重机枪、迫击炮等火器,居高临下封锁外斩河一段河面及周边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迅速打开向纵深攻击的通道,步兵115团下令由7连担任尖刀连,配属重机枪2个班、82无坐力炮1个班,迅速夺取外斩河南岸无名高地。同时,营炮兵连和团轻便火力队负责压制越军,支援7连战斗。

7连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累累战功代代传。该连基础好,人员精干,训练水平佳,多年都是师团营的标兵连队。在战前训练期间,7连训练热情高,适应环境快,各科目均优秀达标,在全师拿了多项第一名。

受领战斗任务后,7连连长、指导员组织各单位骨干进行了现地侦察,仔细观察了外斩河南岸无名高地的地形和敌情。回来后就结合任务进行研究,逐项论证,确定了接敌路线和战术方针。其具体部署是,以1排、2排担任第一梯队,分别配属82无坐力炮、40火箭筒各1个班,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攻击高地;3排为连预备队,配属40火箭筒1个班,随时准备加入战斗;2挺重机枪和2门60迫击炮由连长指挥,以火力支援连主力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做到出敌不意,以快打快,连长快速传达任务,现场进行组织部署,要求各排抓紧时间,快速行动,边接敌边边明确任务边完成准备。7连果然素质优秀,各项战斗准备工作既迅速又稳妥,只用了12分钟便一切就绪。

这时,团轻便火力队和营炮兵连向外斩河南岸无名高地发起火力准备,一时间弹如飞蝗,硝烟四起,阵地上的越军急忙钻入掩体中躲避。趁此机会,7连第一梯队2个排迅速前进,在炮火掩护下徒涉冲过外斩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扑越军阵地。第一道堑壕中的敌人还没等钻出来抵抗,就被我尖刀班突入。随后,1、2排沿壕追打敌人,直插高地主峰。

连长一边观察战况,一边指挥火力队准确射击,有力压制高地上的敌人。他发现1、2排进攻速度很快,已经冲上高地,遂当机立断,命令预备队3排加入战斗,以增强突击力量。3排受令后发起冲锋,也从另一侧突破敌人堑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守高地顶部的越军急忙组织火力向下射击,但我团营炮兵立即反应,以准确的延伸射击覆盖高地顶部,打得越军晕头转向。7连3个排在炮兵和重机枪的有效掩护下,以小群多路向顶部冲击,同敌人展开近战争夺。伴随步兵的82无坐力炮和40火箭筒充分发挥威力,连续摧毁越军火力点,支援步兵不断向上跃进。经过56分钟战斗,7连一举攻占无名高地,为主力前进开辟了道路。

在这次战斗中,7连组织有力,猛打猛冲,歼灭越军1个排,毙敌34人,缴获高射机枪5挺、轻机枪1挺、迫击炮和无坐力炮3门及其他枪支弹药一部。而自己仅负伤1人,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典范连排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