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跃农门:

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

谭敏 著

2024年4月

ISBN:978-7-5228-3195-4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高等教育需求的本质与动因,将其视作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约束的稀缺资源。在城乡分层和社会分层的影响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的需求-获得-满足呈现连贯非一致性特征。本书将研究下探至农村家庭子女的整个教育过程,系统分析了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与获得的核心要素、关键环节与特点,并提出了一整套社会支持框架,旨在帮助农村子女克服家庭资本匮乏的弊端、提升学业成就、增加高等教育机会。这些讨论和建议为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关注教育公平的读者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与实践方向。

作者简介

谭敏,教育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近年来致力于农村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城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大学教育科学》《教育与经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译著多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高等教育需求与获得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高等教育需求的理论取向

第二节 高等教育获得的多学科研究

第二章 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与获得

第一节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多元图景

第二节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决策困境

第三节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运行逻辑

第四节 农村子女的高等教育获得

第三章 学业的竞争——核心要件与累积效应

第一节 学业成就的厮杀:城乡教育机会的累积性差距

第二节 不够努力?:农村子女学业困境归因及其特征

第三节 高等教育获得的先赋与自致:兼论农村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

第四章 家庭的承继与突破——资本运作与教育决策

第一节 家庭教育资本的解释域

第二节 农村家庭教育资本的运作过程

第五章 教育系统的秘密——学校与文化

第一节 农村学校教育秩序的运行困境

第二节 农村学校教育困境的文化性反思

第六章 从碎裂到重构——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一节 社会支持理论与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

第二节 碎片化: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社会支持现状

第三节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框架

附录 受访者情况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在校大学生数仅为11.7万人,只占18~22岁大学适龄人口的0.26%。乡村农民从事的仍是流传千年的依靠人畜之力的落后农林牧渔生产。70多年来,党中央和政府为了建设富强国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着力发展教育,尤其是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至2021年,我国不仅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而且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我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跨过了 “大众教育阶段”,迈进了“普及教育阶段”。

当今,数字化、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我国机械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时代在呼唤,为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未来必须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素质提高至具有现代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工程师的水平。换言之,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将居重要地位。那么,新形势下,农村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内外部影响因素,诸如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经济、社会、文化等,它们相互交织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拉力是如何影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的?作为政府和学校,又该如何根据农村家庭、社会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共同发力?这些问题亟须学界探讨。

本书作者谭敏于2007年在厦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就开始关心我国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机会问题,她参与大一新生调查问卷的设计,深入有关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调查、访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基于家庭背景的分析》,对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观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加;从区域来看,民族自治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还较薄弱,但其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时,她从关注少数民族总体高等教育机会,逐步深入关注老少边远贫困乡村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同时,她通过调查和访谈,致力于探讨不同社会阶层家庭资本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的质和量的影响,并向学校和政府提出了增加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建设性方策。

这十几年来,谭敏博士有幸在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前辈的带领与指导下,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地行走在探寻我国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路上。如今她的新作《鱼跃农门——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即将问世,该著作聚焦当今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从政治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入手,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分配正义理论、人力资本与消费行为理论、需求理论、社会分层与理性选择理论等,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力图为高等教育需求与获得问题的解析提供多学科的探讨方式。

该著作第二章,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统计和访谈案例分析,为读者展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带有“实用主义认知”“随遇而安的意愿”“有心无力的行动”等特征的多元图景。第三章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再生产理论等,基于访谈素材,分析了影响农村家庭子女学业成就的五大主客观因素:禀赋遗传驱力、学习调节驱力、学习投入驱力、学校环境驱力和家庭引导驱力,揭示了“个体因素的影响大于环境因素”“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学业”等特征。第四章运用资本理论对众多访谈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教育资源互助是农村强关系支持的主要来源;家庭可用的客观化文化资本呈现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目的功利、匹配随意盲目等弊端;不同时代、不同家庭背景的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农村家庭子女的高等教育需求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经济条件或受教育程度一般的普通农村家庭父母可以通过提高教育期望、增进亲子关系、加强家校联系、营造文化氛围等诸多方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资本。如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家庭父母更加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子女秉持更高的教育期望,并善于激励子女提升自身的教育追求。第五章和第六章,针对农村教育出现的生源流失、学业层差较大与学校分层等困境,从学校、文化、政策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学校夯实教育乡土性的文化根基”“打造学校-乡村协作共助的教育共同体”“构建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思想和策略。

从高等教育需求的萌发到投资行为的产生,再到收益的最终获取,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谭敏博士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与社会支持系统,其精神十分可贵。该著作具有三大特色。第一,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涉及政治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众多理论,其中不乏艰深晦涩的术语和表述,然而,这些源自万里之外的舶来哲理条文,一经与我国本土多达八万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和一百多个鲜活的访谈案例相结合的分析,有理有据,立显生机勃勃,可触可摸。第二,访谈案例取自大江南北五省,问卷调查不仅覆盖我国31个省份的六种类型高校,而且纵跨2007~2017年,纵横时空感饱满。第三,行文流畅,用词前卫,访谈案例原汁原味,“土气”浓浓,这高山流水与人间烟火,各美其美,相映生辉。期待此著作早日面世,以飨读者。

谢作栩

于厦门大学海滨

2023年5月

新书 | 《身体、社会与运动:体育社会学理论十讲》

新书 | 《乡村职业经理人与共富乡村实践》

新书 | 《魁阁及云大社会学系档案:1938~1954》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策划:wjy

编辑:wjy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转载自:社会学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