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376期。开国将军中,有一个责任心极强,但却具备鲜明性格特质的人,叫张爱萍。张爱萍因伤错过了解放战争的大部分时间,所以虽然是三野的重要干部,名气却不像许世友、叶飞、宋时轮、陈士榘那么大。张爱萍个性非常强,有时令上级首长感到挠头。他真正的贡献,在建国后要更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萍在五十年代指挥陆海空三军部队,收复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1955年获得上将军衔。后来搞两弹一星工程,张爱萍是军队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国防事业凝聚着张爱萍的心血。将军最喜欢搞现代化武器研发,更新军队装备,深得领导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萍的个性有多强呢?1959年庐山会议,彭老总遭到猛烈批判,大家不得不对老帅避而远之,唯一一个和彭总坐同一架飞机回北京的将军,就是张爱萍。张爱萍在红军时期,曾是彭总红三军团的重要将领。老首长落难,张爱萍不顾个人安危坚持陪伴彭总,其做法很有古君子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张爱萍就吵着要“退休”,为此多次向上级递交辞呈。结果不但没能辞掉国防科委主任等职务,反而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服从安排干了几年后,再次向组织请辞,没想到这一次又被委以国防部长重任。直到1987年,中央才正式批准了他的辞职报告,允许张爱萍退居二线休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张爱萍累了,也不是真的年纪大干不动了,而是老将军思想境界高。张爱萍一直认为,打下新中国政权的,确实是当年浴血奋战的将帅和子弟兵,但将军也有老的时候,不能搞终身制干到死,这样下去对国家和人民是不负责任的。邓公复出后提倡干部年轻化,鼓励老干部退居二线,有一些人闹情绪不想放权,张爱萍就很看不惯,他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拥护组织的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化解一部分人的抵触情绪,同时尊重老干部们的过往贡献,中央在1982年成了“中顾委”,让大家退休后依然有事做,可以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张爱萍在1987年当选为中顾委常委,但他却拒绝参会。工作人员劝说张爱萍,让他起一下表率作用,结果老将军把眼一瞪:退了就是退了!还顾什么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萍不想参会,是担心中青年干部有顾虑,放不开手脚。虽然中顾委的职责是以提建议为主,没有特别具体的权力,但张爱萍认为:建议提多了,新干部就会顾忌影响,担心老一辈不满意,畏首畏尾如何能把工作干好呢?因此他退居二线后,只是挂着中顾委常委的名号,并不过问军务、政务,每日养花遛鸟、读书作画,用自己的方式去默默支持后辈。他常说:退下来的人,就该有退下来的样子。这种思想境界和觉悟,不愧是真正的革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