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闻秋声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1、引言

家,是子女的退路。无论走到哪里,有家可回,就是一种底气,更是一种幸福。

但是,有的子女,从他懂事开始,就想离父母远一点。在他参加工作后,能少与父母联系,就少联系。

家,于他而言,是一座牢笼,是他最不想回到的地方。

子女若是不想回家,必然是因为家让他感觉到痛苦。而家里痛苦的来源,一般来自于父母。

一个家里,最大的痛苦并非没钱,是父母有这两种偏好,不信你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情绪反复无常,喜欢闹

父母对情绪的控制力,决定了家庭的氛围。

越是情绪好的父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稳定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解决问题。能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就绝不会给儿女添麻烦。

情绪反复无常的父母,自身内心不强大,遇到事就想着依赖子女。芝麻大小的事,他都要闹个天翻地覆,直到儿女帮他解决问题,他才善罢甘休。

看过这样一则视频,说的是:

有一个母亲,她养大了四个儿女。原本以为,儿女大了,她的日子就好过了。

儿女参加工作后,她隔三差五就会闹。在大儿子家时,她就给二女儿打电话说,大儿媳家的伙食不好,不被他们善待,命太苦了……

在小儿子家的时候,就给大女儿打电话说,小儿子脾气大,言语里嫌弃了她……

就这样,四个儿女都很不喜欢回家,也不喜欢接到母亲的电话。因为,母亲每次给他们打电话,都是因为一点小事,在电话里“一哭二闹三上吊”。

父母情绪为什么反复无常,其本质上,其实是在“索取”。向子女索取关心,索取陪伴,索取理解,索取帮助等等。

通过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将事情不断“闹大”,以此“威胁”子女,不帮他们解决问题,他就活不下去了一样。

这种方法虽然凑效,但是父母使用的次数越多,子女就越不想回家,越是从心底排斥自己的父母。

根据一项关于家庭关系的调查数据显示:“约50%的子女表示,如果家里的氛围不好,他们会选择减少与父母的联系。这表明家庭氛围对子女的关系和亲密感有重要影响。”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内心不成熟。活在情绪之中,会加重子女的负担,让子女喘不过气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想得太多,喜欢曲解儿女意图

有位读者说,他的母亲,就属于那种适合活在“后宫剧”里的人。

与她随口说的一句话,她总是闷声思量半天,曲解别人的意思。

有一次,读者对母亲说了一句:“妈,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旧了,扔了吧,我给你买两件新的。”

原本,他是想表达对母亲的孝顺,想带母亲去买两件衣服。可是,夜起时,听到母亲在房间里哭哭啼啼。

父亲问她,哭什么?她泣不成声地说:“我儿子大了,就开始嫌弃我了,你知道吗?他嫌我穿得丑,真是儿大不由娘啊……”

读者说,和他的母亲在一起,他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在家里待三天,都会觉得无比的累人。

所以,他几乎是一年四季,都不想回家。

有一种病,叫想得太多。习惯从别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揣测别人的心思。

喜欢曲解儿女意图的父母,即便儿女真心实意对他,他也能从中觉得儿女揣着不好的心思,在质疑他、针对他,或者嫌弃他。

如此,儿女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因为,儿女不管做什么事,在父母那,几乎都是一种“不怀好意”。

父母想得太多,儿女在家里就会很累。这样,家里的氛围就会变得不好,家也会变得没有凝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闻秋声寄语

在一个家里,父母与儿女之间,要学会互相理解。别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伤害家里人。

要知道,只有家里人,是真正关心你,爱你的人。

别仗着亲情,肆无忌惮地消耗亲情。否则,家也会变成一座空壳,变得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关于作者:闻秋声,以字为生。秋风煮雨,一杯清酒,三两故事,在孤独的路上与你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