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如果要选择某一刻时间对于日本天皇和其臣民来说印象最深刻,那一定是8月15日的正午。那时候,数百万臣民聚集在家里或者是邻家的收音机前,听着天皇的宣言。在那之前,这个国家发动了一场对中国以及他同盟国的残酷战争,且这场战争是以天皇的名义发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日本打算主动结束这场臣民心中的“圣战”了,那么,天皇应该会以怎样的口吻向臣民们说明呢?大家都拭目以待。

这个事情很麻烦,毕竟,这场战争是天皇自己默许的。14年前,裕仁天皇才刚刚即位的第六年,面对大臣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提议,天皇并没有拒绝,也没有反对。大臣们最喜欢天皇这个态度,也知道他们这样做天皇并不会反对。

于是,日本接管了中国东三省,以天皇的名义,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从那以后,裕仁天皇在公众场所出席,均是以挂满勋章的最高司令官军装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以证实日本军方的宣言。1941年12月,天皇签署了对美国及欧洲国家的宣战诏书。

可是,仅仅过去了3年零8个月,他就要亲自来宣布结束这场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宣言中,他不能承认日本发动战争的不良动机,也不能承认本国对其它国家所造成的暴行,甚至,还要解脱自己对于这场战争应该承担的责任。

裕仁天皇采用了一种没有先例的方式,那就是:通过广播直接向臣民宣读对于这场战争的想法,所以,诏书的内容就很关键了。有资料显示,诏书的内容直到广播的前一天深夜,才最终定稿,可想而知,这份诏书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广播内容的录制是隐蔽的,就是不想那些极力反对投降的军官们知道这个事情。最终,这份诏书还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佳品。天皇宣读的诏书是用日文的文言体写成的,所以,很多人理解天皇的广播内容有些困难,但是,这个消息还是传遍了世界。

那些学识渊博的日本听众,赶紧向身边迷茫的同伴逐句解释其中的含义。报纸也连忙跟上,将天皇的广播刊登在首版,并加以评论。天皇的这一份《终战诏书》很快牢记在每一位臣民的心中。但是,奇怪的是,裕仁天皇的诏书里没有“投降”、“战败”等字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诏书汉文翻译过来不过五六百字,但是,信息含量极大,可谓是字字有玄机,句句有逻辑,饱含感情,推脱责任,充满愚民的欺骗。

天皇只是简单的概括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对日本不利,日本的战局也没有好转... ...并且,天皇还要求臣民们要学会忍受,忍受一切所不能忍受的东西。天皇想通过这份诏书,来完成一个看似非常艰难的任务:原本耻辱的宣言必须变成对日本战争的肯定及对他个人的崇拜。

所以,在诏书的开头,天皇就强调了,1941年他们对美国宣战时,对臣民的教导:发动战争并不是为了侵略其它国家,而且,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日本在亚洲的稳定。以这种的情感,裕仁天皇对在战争中与日本合作的国家表示歉意。

而说到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枚原子弹,裕仁天皇强调:日本愿意投降,完全是体谅其它民族的体现,为了其它民族免受这种危险武器的威胁,所以,日本主动“结束”战争。天皇认为:如果战争继续下去,肯定全世界人民都要受到这种武器的影响,甚至,导致人类文明的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日本接受了盟军的要求,主动结束战争,这是为了全人类考虑。甚至,裕仁天皇还是厚颜无耻的宣传着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却不肯承认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危害。紧接着,日本天皇将自己说成是国家苦难的体现者,更是为臣民的牺牲而感到痛苦。

并且,每次他想到在战场上死去的臣民,还有目前日本面临的苦难,他总是“五内俱焚”。这可能是让听众最感动的部分。有些日本人觉得自己在面对如此困境时,没有达到天皇的期望,以致让天皇感到痛苦。

可以说,在这一次的“天皇广播事件”,它确实唤起了民众的情感。

让民众觉得自己不能体谅圣上,不能面对好这一切而让天皇惶恐不安,民众对此非常内疚。即使这场战争是以天皇的名义发起的,且有300万臣民战死、更多数的民众受到波及,但是,民众还是选择理解天皇,崇拜天皇。也许,民众还是觉得,以前天皇发布的关于战争的诏书并不是天皇的本意,可能是某些大臣的要挟,现在,他们从广播中听到的才是天皇的真心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裕仁天皇一直强调他对臣民的信任,及愿意跟臣民同甘共苦,但是,他还是要求臣民,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千万不能出现相互争斗的情况,一定要团结友爱,共同度过这个难关。一个家庭只有保证团结才能长久延续,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民众要全力重建国家,保持日本的良好传统,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在这些小心翼翼的言语中,裕仁天皇还是表现出对日本社会即将到来的巨变感到不安。这几个月来,民众和天皇都对这场战争而劳神。现在,天皇的宣言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这个宣言也可作为新局势下日本的开篇宣言,毕竟,日本即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及变革,一切都会改变,不仅房屋需要重建,生活需要重建,民众的心里也需要重建... ...

但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笔者觉得认清这个诏书,只须记住两点就行了:

一、全文无一“降”字,也没有一个“败”字。

二、对盟国的称呼是:“米、英、支、蘇四国”,依然是蔑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战诏书》的宣读是日本大部分民众第一次听到被神化天皇的国家最高元首的声音,在播放后包括陆军相阿南惟几、航空技术部总长偎部正美等34名将官切腹自杀。几乎是在播放后同一时间,太平洋战场的战争就结束了。而在亚洲陆上战场,日本军队与各地武装力量的冲突并没有完全停止。到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列舰上签字,才在名义上结束了这场战争。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终战诏书》、《日本的裕仁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