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530期。开国上将张爱萍,是新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六十年代他经常要去甘肃酒泉工作。而1959年庐山会议后,四野统帅开始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并接替了彭老总的国防部长职务。核弹试验,自然也是军委副主席的分管范畴。1964年7月,林总专程到酒泉基地视察并指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距离北京较远,副统帅来一次,对于基地而言确实是件大事。甘肃当地领导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宴会,接待规格很高。而林总的这次视察,总体上也很顺利,他亲自到几处重要试验场进行了实地了解,并询问专业问题。张爱萍将军全程陪同,林帅对于工程进展情况是满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林帅一行人返京后,当地领导松了一口气,有人指着林帅视察过的地点,提议就在原地修建一个“纪念亭”,歌颂副统帅,纪念这次“有历史意义”的视察活动。张爱萍听着很别扭,觉得对方完全是在溜须拍马,这种风气要不得。而当听到当地干部说要财政安排拨款用于修亭子时,将军终于忍不住,彻底发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他指着当地官员:谁要修亭子?纪念什么?拨的钱马上修个冰棍厂,就在原地修!众人见将军大发雷霆,再没人敢提修建纪念亭的事情了。张爱萍身为开国上将,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又是酒泉工程负责人之一,在基地的话语权非常高。他说不准建,谁还敢轻举妄动?其实张爱萍在军队里一直都是“炮筒子”,从不掩饰自己的看法。1959年彭总被错误批判,唯一敢和老总坐一架飞机返京的将军就是张爱萍。陈老总事后称赞他:“爱萍将军有翼德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张爱萍也不是在说气话。他要拨款修建冰棍厂,并非是跟当地领导赌气、对着干。酒泉是大陆性干旱气候,时值夏季气温高,工作人员在户外工作环境比较差。那个年代又没有特别好的降温措施和条件,只能用吃冰棍一类的方法来解暑。张爱萍吼着要建冰棍厂,其实是在为基层工作人员着想,解决基地的实际问题。在将军看来,这比修亭子要靠谱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有一点。林帅是红一军团出来的干部,抗战因伤缺席大半,解放战争指挥的是第四野战军;张爱萍则是彭总红三军团的老部下,1939年成为新四军将领,解放战争中主要在华东地区工作。总体上看他和四野统帅的交集不多,不算很亲近。对于张爱萍这种性格耿直的干部,根本不会刻意地逢迎上级,即便当时的林帅党政军地位已经很高,他也没有要站队追捧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相反,后来林总说“学毛主席著作要立竿见影”时,张爱萍还提出了反对意见:若是遇上下雨天,怎么见影子?林这话讲得有问题。可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张爱萍对于四野统帅是有看法的。因为这种强势的性格,张爱萍遭遇了挫折和打压,失去自由6年多,直到70年代后期才恢复工作。这位能力出众又正直不屈的开国上将,复出后得到了邓公的重用,先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等重要职务,直到1987年退居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