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甘肃省民乐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作用,搭建实践平台,凝聚社会力量,积极培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让文明实践在基层生根发芽。

“枯死的枝条剪了以后还要喷药吗?”“怎么做才能防止邻近枝条的交叉感染?”日前,走进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的科普宣传文化活动室里,果农们围着民乐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范宏伟问个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宏伟正在给果农们讲解果树病虫害防治知识(王晓泾 摄)

“以前果树生病还得跑到县上找专家,现在专家就在家门口,他们过来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病、什么虫、咋防治,很方便。”六坝镇党委副书记王延邦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常会安排专家、种植能手来这里讲梨树种植技术,实地为群众解决难题。

这仅仅是民乐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民乐县主动把文明实践融入到产业链建设中,建成文明实践阵地190个,成立特色志愿服务队260支,积极开展种养殖技术讲解等志愿活动1200余场次,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日前,走进民乐县团结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化活动室,在社区工作人员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带领下,留守儿童们正进行一场书籍阅读分享会,把自己最近阅读的图书介绍并分享给其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籍阅读分享会现场(王晓泾 摄)

“这里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成长教育,让他们在趣味活动中增长见识、提升技能。去年结合托管班开展手工、观影等各类活动10余场。”团结巷社区党委书记刘学萍说,“今年,我们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让文明新风激荡在社区的每个角落。”

此外,为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民乐县统筹原有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活动场所和资源,配置培训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功能室,搭建理论宣讲、文化科普、体育健身、法律援助等平台,拓展文明实践功能。深入开展“新时代宣讲师”选聘和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帮扶活动,注重宣传教育与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在群众身边。

民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樊霞介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目前注册志愿者58500人。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活动468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9万多人次。(王晓泾 保琰荣 武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