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代发展,民众对于时尚的定义也不断改变,对于这种多元且包容的文化风向,一直以来都是时尚界所追求的,换言之,民众需要也愿意去听到更多新奇的声音丰富自己的见闻。

我们都知道,不同意见的碰撞才能产生火花,进而给艺术带去格外的意味,或许,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手也会成就自己,对于成都来说,街头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赵雷的一首《成都》响彻全国,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这座烟雨下的小城,想去成都的街头走上一走,那么,街头文化就是不可不谈的一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说到文化,必然会产生争议,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文化针对的群体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非议,那么,成都的街头文化到底面临哪些挑战呢?

首先,成都地区的街头文化给了更多的年轻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一些独特的艺术场景引发众人惊叹,处处有音乐,处处有惊喜,如此特色也让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成都的年轻人跟随这股风气,拿上简单设备,随便找个点位,只要不妨碍交通运行,直接就能开唱,抒情的、委婉的、热烈的,什么风格都找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城市,就算你不是本地人,想上去一展歌喉或者展示才艺,都能获得相应的满足感,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来到这个城市展现自己。

以一个城市的视角来说,真正能够体现特色的就是在于这个城市的民众怎么生活,而不是借由钢筋水泥来判断,这也是成都规划中经常提到的“地方文化塑造”。

普遍来说,街头文化是由说唱、DJ、街舞等等活动框出来的范围,但成都文化有其独特性,它给了所有希望展现自己的群体一个平台,只要它合乎法规,就可以获得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行人为观众,又以行人为主演”,涉及到街头所有人的街头文化,这是成都的主打特色,当自媒体行业盛行后,成都的相关产业就发展十分迅速。

茶客说戏、听书唱曲、滑板涂鸦,这看似不相关的两项事务,却能够同时出现在一片街头,这是成都运营模式成功的一面,但事情往往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促进,自然有不好的短板。

因为包容文化吸引年轻群体的成都,同样也因为各类人员聚集深受其扰,对于自媒体行业来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吸引注意力,这样才能获得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成都街头文化的走向就逐步偏向奇怪,从曾经的技术派或者说知识文化传承派来到了另一个层级,那就是搞怪吸睛,部分年轻人开始穿着奇装异服干扰视听。

文化展示地慢慢变成网红聚集地,展示着自以为的时尚风格,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故意去引发一些争论,或者说做出十分奇怪的动作。

比如有男孩直接将几条裤子一块折叠穿在身上,然后在成都街头走秀,搭配上一个双肩包,认为是搭上了嘻哈列车,可大部分人没法理解这种风尚,只是认为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们来从整体看这件事,将裤子折叠的穿法来自于美国西海岸的时尚风格,也就是在说唱领域的“西海岸穿搭”,或者另一种风格“sagging”穿搭也是大差不差。

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了,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有时候并不能让大家获得相应的理解,反而会造成误解,而且,对部分年轻人来说,这并非好的价值导向。

进行如此穿搭的年轻群体并非仔细研究了“西海岸穿搭”或者说喜欢贾斯汀比伯,然后要模仿别人的穿衣风格,只是为了博取关注,然后将原先的穿衣改不伦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去问这些人到底懂不懂“sagging”,他们有很大概率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因为这么穿有争议性,能够让别人关注,不管是恶意还是支持,都是利好他们的。

让人遗憾的是,成都街头文化产生了很多类似的年轻群体,他们的想法是穿着奇装异服,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然后挑起争端,获取关注就行。

明明是一种新型时尚风格,却被搞不伦不类,甚至说“妖魔化”,回顾时尚发展的历史,非主流、杀马特这类出现的时期还要追溯到90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现在有这个复古的说法,但来到这个地步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仅仅为了回头路更高,相关人员就可以花花绿绿、奇装异服,甚至还要配上搞怪动作。

如果说对方就是热爱这种街头文化可能也会有不少人认可,问题就是在离开摄像头后这些人就会立刻恢复正常,而且调侃自己刚才的装束。

说明连他们自己心里都认为这么做不符合时尚共识,也没有什么理论支撑,单独只是为了热度服务,这才是大部分人没办法接受所谓“新时尚”的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成都拿出包容开放多元作为城市特色,这些“崭新文化”也应该被接受才对,实际上,在谈及这个特色之前,更应该顾及一个问题。

作为融入社会的群体,作为一个能够负起社会责任的个体,我们想要给后辈传递怎样的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广大时尚界群体应该去考虑的。

我们拿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成都街头文化导致部分群体在服饰上开始做出雷人举动,直接男女装互换穿搭,而且男性还故意以妖娆步态走在大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法律层面上说确实没有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穿衣自由,但这种风格能够给儿童带来怎样的价值导向是个问题,作为儿童,最常做的就是模仿成年群体。

我们难以想象,当成都这座城市的儿童从学校出来,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心中会怎么想?会不会产生“原来这就是流量密码,等到长大后我也这么做”的想法?

对于成都的包容性,我们持有鼓励态度,是因为我们明白一个道理,缺乏不同声音的文化只能是独角戏,很难找到问题和机遇所在,事实也的确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放的程度迎接了更多不同的声音,让街头文化成为了程度的特色,也引动了程度诸多产业发展,大家从被拍到拍摄,再到成为每个人自己的主角。

这种发展趋势想必是大多数人都乐意见到的,因为他丰富了城市生活,让被钢筋水泥侵蚀已久的民众有了出来看看,外面更精彩的想法,但我们也开始对包容性产生怀疑。

当事物失去了限度,一切都会乱套,成都街头的文化也是如此,在部分群体拿出“博眼球”作为最高追求的时候,成都街头文化就让人有些费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甚至可以看到各种明星模仿和“外星人保镖”走在路上,还有在各个店铺门口表演倒立等等,这些作秀和博眼球的举动也引发了大量非议。

颜值不重要,技能也不重要,只要有能够吸引眼球举动就行,这类时尚风气对于成都到底是福是祸还要等待时间来证明,而对于牵涉其中的各类博主,也是一个需要看风向的活。

第一,各类时尚博主整活的动作确实为成都进行了一番引流,增加了城市人流量,从这点上说,推动自媒体在成都运营模式中的发展可能会有一些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如前文所说,一旦走了极端,成都时尚圈子发展的范围就会缩小,如果认可了这样的行为,仅为商业化准备的风气树立后,谁还会在意其文化内涵?

仅凭经济收益丧失文化内涵,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热度总会过去,一个能打的品牌形象才是城市根本所在。

从现实情况来看,成都的街头文化出现的各种奇装异服已经有偏向“妖魔鬼怪”的倾向,部分民众认为这是在败坏成都自己的形象,未来肯定会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人认为,不应该限制城市活力,控制民众乐趣,继续保持开放包容环境才是最佳选择,双方各执一词,到最后也没有准确的定论。

实际上,对于成都街头文化的发展,我们要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一种艺术形式有人无法理解是正常的,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我们不能强求其他人接受我们自己的标准。

所以,对于部分无法理解的街头文化,只要它没有影响到自身权益,不喜欢可以选择忽视,而不是直接攻击,另外,对于展现新时尚风潮的群体,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现自己的文化偏向是每个人都有的自由,但应该要保证基本的价值观念,不要给后辈带去不好的影响,更不应该拿着“自由”旗号去忽视别人的生活体验。

我们也希望成都能够在时尚和传统之间找到权衡点,分清自己的城市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时尚之路,给我们展现一个更加精彩的成都景象。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