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年报“难产”,威创股份(002308.SZ)于5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公司表示,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在2023年年末,威创股份因账上13亿元资金被离奇划走一事遭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巨额资金至今仍下落不明。在谜案尚未揭晓之际,公司又遭遇了第二次立案调查。

据悉,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威创股份股票在5月6日开市起被实施停牌。若在公司股票停牌两个月内仍无法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消失的13亿”有新线索

2023年年末,威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后发现,其账上13.3亿元资金被上层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的交易收购方刘钧划走。至于刘钧为何能够操控“共管”银行账户?以及13亿的金额是如何被划走的?威创股份均未在公告中披露。

随后,威创股份、刘钧皆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后再未有新进展。该事件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并未结束,甚至成为年报无法按期披露的关键原因。因2023年报“难产”,公司再度被证监会立案。

据悉,威创股份原定于4月30日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但因第六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审议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报告中未能过半数通过,2023年年度报告无法提交董事会审议,因此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又因期初数无法确定,亦无法于原定时间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审计委员会也给出了五点未能通过的理由,其中一条指出,在2023年9月28日至2023年10月27日,威创股份曾向深圳博海产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博海)净转出13.269亿元,管理层对该款项性质无法判断,无法实施减值测试。因此,无法判断该事项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无法保证该事项在财务报告中进行了真实、准确的披露。

也是在上述时间段内,威创股份未来实控人刘钧通过共管银行账户将公司账上13.3亿元资金划拨到其控制的银行账户。由于时间吻合、资金额相似,不难看出巨额资金被划走一事是导致公司年报“难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审计委员会也提出了一个新线索--深圳博海,威创股份此前相关公告中并提及该公司。据悉,威创股份曾向深圳博海转出13.269亿元的资金,似乎意味着该公司在巨额资金被划走一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博海成立于2018年,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从事房地产业为主的企业。钛媒体APP梳理后发现,威创股份和深圳博海具有一定的关联。天眼查显示,威创股份参股公司志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博海参股公司广东花田产业有限公司的监事为同一人--范经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13亿元资金被划走之外,威创股份还发生其他大额资金进出和交易事项。不仅如此,公司内部控制执行也存在缺陷,涵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多个重要环节。

对此,威创股份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审计委员会、年审会计师等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公司各部门、外部单位等全力配合,推进整改,进一步完善年报披露信息,争取在6月30日前进行披露。

财务负责人突然辞职年报难产早有端倪

事实上,威创股份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难产”早有端倪。

在今年3月26日,威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3位独立董事提交的《关于推进威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违规事项整改及做好2023年度报告工作等相关事项的督促函》。督促函显示,自2023年12月以来,独立董事多次督促公司依法依规追讨被占用资金、整改违法违规问题。

同时,独立董事作出提示,若江西省西岭能源有限公司占用的13.3亿元资金未能归还,公司2023年可能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委员会审议2023年度报告时,独立董事很可能表示反对意见,将导致2023年度报告无法提交董事会审议、公司无法按期披露年报。

钛媒体APP注意到,离年报披露日仅剩3天,威创股份财务负责人肖旭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职位。这已经是公司近半年来第三位财务负责人离职,而肖旭任职时间不足3个月。

2023年10月11日,威创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财务负责人周丰辞去该职位。随后在12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其财务负责人温晶晶辞职。需要说明的是,温晶晶是从2023年10月13日开始担任财务负责人的职位,上任时间不到3个月便离职。威创股份的财务负责人这一职位似乎成为“烫手山芋”。

聚焦公司的业绩情况,据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威创股份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0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4000万元至-2800万元,同比下滑2013.16%-1379.21%。(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