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40周年,网络上出现了不少纪念文章,激起了人们对当年那场战火的回忆。其中有一篇为罗援少将作序,号称泪荐,名为《败仗中的真英雄——祭奠448团332位英魂未归的烈士》,更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成都军区第50军150师受广州军区指挥,在高平方向投入作战,清剿战区内的残敌,保障主力部队安全回撤的主要过程。当最后阶段150师也奉命撤退的时候,所属步兵448团却在归途中遭到越军伏击,部分单位被打散,受到较大损失。据战后统计,448团有332人被列入失踪名单,经过一段时期后未能回归,最终被宣布为已在战地牺牲。至今,在广西、云南边境的20余座烈士陵园中,并没有这332人的墓碑,这是一段何等令人感到残酷悲壮的历史!

战后多年中,经过对双方披露史料和相关信息的比对分析,已经能够勾勒出这场战斗的主要轮廓。据越方信息,这次战斗被称为“天峰大捷”,是越军在高平作战中所谓“四次大捷”之一。然而参战的越军中并没有主力部队,多数是高平地区的民军武装,还有少量地方部队。其武器装备也一般,没有师属以上炮兵支援,主要重火器就是团营属迫击炮、无坐力炮等。不过这些越军熟悉当地地形,善于在山区机动和伪装隐藏,打游击更是拿手好戏,战斗力不容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48团的失利过程就是一连串失误的叠加,从军区同150师联络不畅,到指挥150师的几个主要首长决策失误,再到448团遇袭后上级指示再误,最后448团本身组织领导也不够坚强,缺乏勇猛顽强的战斗意志,没有捏在一起坚决打出去,最终导致一个正规步兵团被一群武装民军击溃,部分单位遭敌分割包围而损失掉。幸运的是,越军兵力不足,包围圈漏洞很多,无力全部吃掉448团,该团主力这才能从险境中闯出来,没有造成更大的失败。

那些陷入敌人围困的448团官兵,同样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未能集中力量坚决突围,只能三五成群各自寻找生机。在离国境几十公里的深山密林中,他们不熟悉环境,不认识道路,没有粮食,缺乏弹药,东一冲,西一撞,走到哪里是哪里。有幸运者,历尽磨难之后终于闯出深山,找到友邻部队获救;还有不幸者,遇到越军堵截,或是力战牺牲,或是受伤被俘;那些既没碰到敌人但也没从山里走出去的人,最终在饥饿干渴和失去希望的折磨中倒下,化为无人知晓的一堆枯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过去30多年后,有一些参战老军人曾借旅游之机重走了越北战场,期望能探访遗迹,找到几许失踪战友的信息。然而年深日久,物是人非,加上力量单薄,只能收效甚微。那332名448团烈士的忠骨,不知道还要蒙尘异国多少年。

在此,向保卫祖国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