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出动野战部队及配属部队50余万人,在千余公里战线上猛烈进攻,28天横扫越北,歼灭和重创了越军8个步兵师及地方部队十余个团,共计歼敌57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沉重打击了敌人,打出了我军军威。

战争结束后,我军遵照上级部署全线撤回边境,恢复正常守备。越方在战争中吃了大亏,不但损兵折将,北部边境地区到处还残破不堪,实在是无法甘心。仗着苏联每年给的约10亿美元军事、经济支援,越方决心继续与我对抗,1979年战争之后将其军力部署的重心北移,从南方战场抽回大量兵力部署到了北部边境及纵深地区,约占其总兵力的60%。仅在云南中越边境,就新组建了第6军,归第二军区指挥,在边境一线部署了7个步兵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79年的战争中,越军在边境地区主要组织地方部队、边防哨所、民军进行联合防御,组织坚固支撑点扼守交通要道,实施节节抵抗,成为了一线作战的基本形式。这些部队虽然不是主力,配备的重型武器较少,但熟悉边境地形,作战意志顽强,善于游击周旋,也很不容易对付。

而越军在一线部署的主力步兵师较少,主要执行机动作战任务,且在战斗中表现不佳。如1979年时越军在西线河口正面战场只部署了步兵345师,在我昆明军区陆军第13军、第14军的重拳打击之下无甚抵抗能力,很快崩溃败逃,弃城失地,其溃兵还沿路抢掠,闹出了不少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驻莱州省平卢地区的步兵316A师是第二军区的作战值班部队,奉命东援老街,却被我第13军39师给截在代乃,反复攻击未能通过,伤亡惨重,没能在主战场使上什么劲。后来316A师又遭到我第50军149师的长途奔袭攻击,损兵折将,不敢顽抗,很快向西退过黄连山垭口转入守势。

结果就是在1979年的战争中,越军比较出风头的部队主要是地方军、边防军和民军,给我制造了较大的困难和麻烦。如在高平战场,广州军区第41军121师、123师,第42军125师,成都军区第50军150师,都在越军非主力部队手下吃了一些亏,出现了不少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就造成了两个正反相对的效应:作战过程中我军遭到了越军地方部队和民军的百般纠缠,却没能与精锐的越军主力步兵师好好交手几次,打得既吃力,又不痛快;而越军则认为仅用地方部队和民军就挡住了对方进攻,要是调主力部队回来,那还在话下吗!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越军百般不服,毫无收敛,而是先后调回精锐主力到北方边境继续挑衅。

忍无可忍之下,我军再次进行自卫反击,双方在老山、者阴山地区再一次激烈碰撞,一较高下。这回,越军出动了大量精锐主力部队,却又一次碰得头破血流,终于再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