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主席不无感慨地回忆道:

“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绝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

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这一次会议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不过,关于王稼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如果没有王稼祥投出的关键一票,历史的发展方向或许还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争议不休

那么,遵义会议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王稼祥的一票就可以改变局面,力挽狂澜呢?

时间回到1935年,这一年,王稼祥的职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他曾经有过整整五年的苏联留学经验,在党内说话很有分量。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回国初期,王稼祥并不赞同毛主席提出的一些意见,但到遵义会议,王稼祥却改变了自己曾经错误的想法。

王稼祥的改变当然不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其实他一直都是一个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人。

回国之后,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

但是,工作的时间越长,王稼祥就愈发地认识到,靠左倾思想、教条主义来管理红军是不现实的,中国的革命和苏联的革命局势也完全不同。

所以,1931年,王稼祥便主动申请,希望把自己调到距离革命前线更近的岗位上去,他要亲身体验一下,观察现实,才能够决定今后自己要走哪条路。

于是,就在这一年,王稼祥正式的和毛主席、朱德等人熟悉起来。

当时,在党内,毛主席是个绝对的“激进派”,他提出的想法,许多人都是不赞同的,毕竟,毛主席的想法太过超前了,人们根本没有办法理解,也看不透毛主席这样做背后的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同志内心的想法未必是坏的,可是,他们和毛主席之间意见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许多决策的延迟,对于红军内部的管理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王稼祥调任不久,就撞上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这一次,敌人来势汹汹。

虽然,第一次反围剿战争我们胜利了,可是,敌人的势力愈发的强大,必须要讨论出更妥善的方案来解决这一次的问题。而果不其然,在开战前的讨论会议上,大家又开始争执不休。

毛主席坚持自己的思路方案,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借用地形优势击败敌人。

听着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王稼祥没有发言,当时他心里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想法,但是,他却下意识觉得,毛主席说的或许是对的。

基于这样的判断,王稼祥没有轻易的发表意见,可当时党内的左倾思想实在太严重了,导致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毛主席的想法屡屡受到阻碍。

不过,幸好毛主席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也是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导之下,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这两次成功,让王稼祥彻底相信,自己该转变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