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对于太子之位暗中争夺的过程中,最先沉不住气的却是李渊的第四子,倒向李建成的齐王李元吉。

在这个自恃勇武过人的齐王眼里,兄弟之情远远比不上自身的利益,从平定刘武周开始,李元吉就是李世民身边的副帅,见惯了李世民才能的他,迫不及待的需要铲除掉这个皇位争夺战中的最佳候选人,至于李建成,他相信自己可以手到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元吉心怀叵测

李建成也不傻,自从诛灭刘黑闼之后,无论是李渊还是朝廷重臣,几乎一致的倒向了太子东宫,他的优势非常明显,只要静静的等着李渊病逝,继承皇位之后,再对李世民进行清洗,便再也不会有什么麻烦缠身了。

可李建成能等到李渊病逝吗?李渊的身体好着呢,夜夜宠幸张婕妤和尹德妃,完全没有要病逝的意思。

皇帝一旦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有了兴趣,必然会成为众臣攀附的对象,张婕妤与尹德妃很快地成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座上客,甚至宫中传言四人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虽然名声不好听,二人却在这场争夺后宫支持的对抗中,远远地胜过了李世民,金钱、财富比长孙氏每日的关心问候要实在的多了。

有了耳旁风,本就没有一碗水端平的李渊对李世民更加排斥了,他可以漠视李世民的首席谋士杜如晦被打得口吐鲜血,反而责怪李世民纵容手下欺行霸市;他可以因张婕妤的一句话而嘲讽李世民虚情假意,将李世民对母亲的思念理解成对他的怨恨。

李渊本可以在这期间斡旋,他却因权力欲望选择了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渊无心斡旋兄弟争斗

李建成的阴谋

李渊对李世民的冷淡之情溢于言表,即使再不懂得察言观色的人也能够看出二人的关系已经到了冰点,时机成熟,李建成行动了。

长安城南的狩猎活动中,李建成慷慨地将一匹骏马赠送给了李世民,这是一只还没有驯化的烈马,许多驯马师命丧在它的铁蹄之下,李世民当然知道他的哥哥没有什么好意,自负的他仍旧上马飞奔,没多久就被甩了下去,命大的李世民躲过了一劫,没有成为马下冤魂,却因为一句命自有天定而遭到了李渊无情的训斥。

“天子自有天命,不是靠智慧和勇武夺来的,你未免太过于着急了。”

李渊发泄着对李世民的不满,这种不满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自消灭窦建德后,李渊就深深地感觉到了李世民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流于表面。

但是,李世民生气了,对于李渊的训斥他一概不接受,仅仅一句命有天定如何到了李渊这里却变成了李世民有天命守护,可成为天下之主了呢。

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渊不满的爆发,自刘文静被杀后,阴影就一直笼罩在李世民的心里,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的这种行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他的怒斥,无疑将李渊推到了尴尬的边缘,一旦李渊破罐子破摔,李世民便再也没有机会染指朝政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建成君前诬陷李世民

计划迁都,防备李世民坐大

李渊是这么想的,他可以借此机会剥夺李世民所有的恩宠,以后反倒省去了不少麻烦。

可是,李渊的这个旨意很难下,并非是他觉着对李世民有所亏欠,而是因为突厥人来了。一个月以前,突厥人就已经来了,借此机会,李渊将李世民的僚属尉迟敬德调往前线,抵抗匈奴。

可这次不同,颉利可汗联合小可汗突利共同对大唐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关中震动,李渊想到的是迁都。

他的手中明明还有大唐最后的王牌统帅,为什么要迁都?

因为他不想再给这个王牌任何可以立功的机会了,没有战争,朝中的李世民就是案板上的肉,他只能无奈地发泄心中的怒火,可是战争来临之机,他又可以收拢人才,培养亲信,树立威望了。

迁都计划毫无意外的遭到了李世民的拒绝,但是李渊的决心已定,就像李世民为刘文静求情的时候一样,李世民越想得到的,李渊反而越要他失去,李世民反对迁都,李渊便让他前往南方寻觅迁都的地点。

李世民当然不会尽心尽力地考察,长安城的李渊也改变心意了,因为突厥人打到了家门口,再迁都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不愿迁都

离间突厥

王牌终于被派了出去,牵制王牌的依然是齐王李元吉,与打天下的时候不一样,那时候二人面和心不合,为了国家利益尚且能够并驾齐驱,如今,连表面的和平也早已经打破。

李世民的尴尬之处在于,副帅李元吉不听从他的调遣,帐下的诸将也离心离德,李渊的敲打让众人看到了一个没有前途的李世民,连续的征战也让李世民看到了一群不愿意再挥舞刀戈的战士。

李世民无奈,面对颉利可汗的十几万大军,他只能率百人前往迎战,大唐帝国的统帅,仅能指挥百人作战了。

颉利可汗不知道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世民的大名,他在突厥可是如雷贯耳,他不敢动,因为他害怕有埋伏。

李世民不是莽夫,他虽然没有埋伏,却送给了颉利可汗一个反间计,突厥小可汗突利是李世民曾经歃血为盟的兄弟,如今刀兵相向,很大程度上是畏惧于颉利可汗的兵威,可李世民如果做他的后盾呢。

长孙晟分化强大的突厥也才过去了四十年的时间,如今的李世民远比长孙晟更可怕,颉利可汗是知道这一点的,因此他退兵了。

携大胜之师而来,未尝一战,便退居关外,颉利可汗的脸丢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颉利可汗不战自退

李世民的反击

得胜归来的李世民没有感到一丝丝的欣慰,摆在他面前的仍旧是步步杀机,走在长安的街道上,就像是走钢丝一般,稍微不注意,就会掉入无尽的深渊。

尽管李世民已经足够小心,可他还是中毒了,李建成的庆功宴他不能不去,庆功酒他不能不喝,或许是早有准备,或许是喝得少,李世民仅仅口吐鲜血,却没有要了他的性命。

李世民的钢丝不能走了,再走下去,无疑是自取灭亡,他需要反击,好在他还有房玄龄,还有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

一场构陷李建成谋反的事件被秦王府的人做得天衣无缝,所有诬告李建成的证人全都出自太子宫,那个李建成在外的盟友庆州杨文幹也被说反了。

杨文幹大旗一举,李建成有理说不清了,毕竟他们二人之间曾经真的有过不小的勾当,甚至杨文幹偷偷的派兵进驻太子宫也被李渊抓了个正着。

剿灭叛乱的任务毫无意外的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信任危机已经转移到太子宫,甚至在李世民临行之时,李渊亲口说出了废掉太子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

权力斗争在这一刻宣告结束,以李世民最终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可是等李世民灭掉杨文幹回来以后,李渊只字不提了,没有废太子,也没有立太子,一切如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王府构陷李建成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