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夏欢欢 “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展览于2024年5月1日至8月4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第一、第二、第五展厅盛大开幕,展出了多件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花鸟画珍品以及百余件现当代名家创作的“花”主题佳品。这次展览旨在为观众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让人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龙美术馆的十周年特展,本次“花天花地”展览集结了来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花鸟画作品,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在花鸟题材上的丰富多样性。从宋元明清时期经典的传世之作到当代艺术家们的现代创作,展览串联起历史与现代,呈现了花鸟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与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展者可以在这个展览中领略到花鸟画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感受到艺术家们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表达。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花鸟的生动姿态和自然之美,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花开花落、鸟语花香的世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传统经典作品外,展览还特意邀请了众多当代艺术家参与,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手法呈现了对“花”这一主题的诠释。这些现代作品既延续了传统花鸟画的精髓,又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审美理念,展现出了艺术的多元发展和创新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一次对当代艺术的探索与展示。通过这场展览,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体验到花鸟画作品所带来的美好与愉悦。展览将持续至8月4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和观众前来共赏,共同感受“花天花地”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赵佶(1082-1135),《写生珍禽图》局部,手卷,纸本水墨,27.5×525cm(此真迹将限时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李嵩(1166-1243),《花篮图》,立轴,绢本设色,21×26cm(此真迹将限时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陈栝(16世纪中叶),《情韵墨花》局部,1553,手卷,纸本水墨,32.4×367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朱耷(1626—1705),《鸟鸭图 》,条屏(四条),绫本水墨,208×55cm×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邹一桂(1686-1772),《花卉册》,册页(八开),纸本设色,18×22cm×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赵之谦(1829—1884),《富贵梅寿》,1868年,镜片,纸本设色,136×25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1864—1957),《可惜无声 • 花草工虫册》局部,1942年,册页(十三开),纸本设色,29×23cm×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1864—1957),《可惜无声 • 花草工虫册》局部,1942年,册页(十三开),纸本设色,29×23cm×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蒋廷锡(1669-1732),《百种牡丹谱》局部,册页(两百帧),绢本设色,43×43cm×2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堤(中国,1906-1958),《幽色在野》,1930年代初,布面油彩,49×3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厐薰琹(中国,1906-1985),《瓶菊》,1974年,布面油彩,50×61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兴伟(中国,1969年出生),《花海》,2003年,瓦楞板 油彩,221×31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春芽(中国,1955年出生),《桃花》,2010年,布面油彩,200×15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里·詹姆斯·马歇尔(美国,1955年出生),《黑色及局部黑色的美国鸟类图鉴:(美洲黑羽椋鸟,北美主红雀&玫色胸脯的蜡嘴鸟)》,2020年,PVC板上丙烯 经艺术家特制框装裱,92.7×82.6×7.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纳斯·伍德(美国,1977年出生),《绿色和紫色兰花 2》,2021年,布面油彩 丙烯,116.8×104.1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新学(中国,1903-1958),《花间小憩》,1940年代,绢本水彩,33×4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眉孙(中国,1894-1973),《栽花》,1958年,纸本水彩,32×5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徽音(中国,1918-1994),《秋色》,20世纪,纸本油彩,72×33.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文樑(中国,1893-1988),《春(中山公园梨花)》,1965年,木板油彩,28×3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风眠(中国,1900-1991),《读书仕女》,20世纪,纸本设色,68×6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方君璧(中国,1898-1986),《桃衣少女》,1926年,布面油彩,114×7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逸飞(中国,1946-2005),《弹奏吉他的女子》,1988年,布面油彩,75×8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俊娜(中国,1971年出生),《潇湘水云》,2002年,布面油彩,150×129.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上隆(日本,1962年),《彩虹花,十一点》,2007年,布面丙烯、白金箔裱于木板,直径40.1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墨西哥,1962年出生),《花影》,2015年,布面微喷油彩,92×61cm ×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洛拉和卡尔萨迪利亚(珍妮弗·阿洛拉,1974生于美国;吉列尔莫·卡尔萨迪利亚,1971年生于古巴),《移植》,2021年,回收聚氯乙烯,尺寸可变,版数 AP 1/2(共3版+2A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黛·法多朱蒂米(英国,1993年出生),《像往常一样,这个季节的阵雨往往会持续很久》,2023年,布面丙烯 油彩 油性粉彩及油画棒,250×17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郁洋(中国,1979年出生),《植物2024210》,2024年,醋酸人造丝,98×70×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