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海淀区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首班列车正式“发车”。活动主办方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邀请北京市药监局和第二分局、中关村科学城产业促进三处、海淀区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共同掌舵导航,为全区医药企业带来各门类政策法规一对一辅导“大礼包”,实现进一次门,解决多项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采取专题讲座和一对一咨询同步进行的方式,提升诉求解决效率和服务效能。专题讲座上,北京市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处相关负责人以“医疗器械创新政策解读与申报要求”为题,围绕支持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政策、创新医疗器械审评申报指南等内容进行解读,内容涵盖了临床试验、上市申请、注册核查和生产许可政策,以及优化审评检查流程,提供研发、临床和生产全链条服务等方面,为处于创新医疗器械赛道的企业答疑解惑。

同时,各职能部门围绕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企业质量提升、产品标准创新、商业秘密和商标保护、专利快速申报、生产经营合规辅导、医保支付政策等多个主题与企业一对一现场交流辅导,一站式、集成式解决企业个性化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淀区作为首都医药健康产业四个主导区之一,拥有医药健康领域科研工作人员3.4万人,占全市比重约48%,院士110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医院研究所资源15个,奠定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海淀区围绕“快入准营”开展精准服务,发放药械领域全市首张“证照联办”证件,试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一证多址”,药械领域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办事率居全市前列。同时,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推动一体化综合监管向非现场监管转型升级,深耕药械智慧监管,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引领的“互联网+药械监管”海淀新模式。

目前,海淀区拥有医药健康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约500家,重点企业282家,独角兽企业7家,准独角兽企业9家,市专精特新企业174家,其中3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区科技型医药企业增量、存量、占比均稳居全市第一。

海淀区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自开通以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咨询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企业诉求。将依托“创新合伙直通车”,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定期为区域医药企业开展集成式定制化服务,助力企业跨越医药创新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壁垒,并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向全区医药园区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