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的宁波尚被称为“明州”,当时一位名叫贺思静的农民,向国家上交了一匹麻布。千年之后,这匹布在新疆重见天日。很难想象,它是如何辗转万里,自烟雨江南来到广袤西域。布匹上写的“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几个字,诉说着宁波与新疆,经由大运河与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的深厚缘分。

文物镌刻甬疆两地交流的史实,而博物馆搭起地域文化沟通的桥梁。5月9日,宁波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云研学”活动在新疆库车正式启动。

宁波博物院以“云端技术+研学”的馆校合作创新模式,将展览直播、流动博物馆、民俗体验等内容有机结合,带领库车慈孝书院350名师生,走进宁波历史文化、体验宁波非遗文化、感受地道宁波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介绍库车大馕(潘海洪 摄)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在这一主题下,宁波博物院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策划“5·18国际博物馆日云研学”活动,以一场直播、一个展览、一次体验,围绕“地域民俗”主题,进行了一次有益又有趣的博物馆之旅。

新疆地区的师生们通过云端直播画面,首探“远古江南·海陆山河——纪念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学生们惊叹于海洋文明的璀璨悠久,讨论着河姆渡文化的遗珍,“第一次看到干栏式建筑,跟我们新疆完全不同。”流动博物馆则以图文展板结合文物复制品的形式,详细梳理了宁波自新石器时代延绵至近代的历史,让学生们系统了解宁波的城市特征与历史积淀。

在非遗体验环节,大家都跃跃欲试,跟着老师一起制作富有江南风情的泥金彩漆提桶纸塑,“真漂亮,这是用金子描上去的图案吗?”“我的提桶做好了,放个新疆大枣进去!”学生们一边动手,一边叽叽喳喳地讨论。另一边,汤圆的清香弥漫开来,本次活动带来了宁波百年老字号“缸鸭狗”的糯米汤圆,和现场的库车大馕“混搭”,一个糯叽叽,一个哏啾啾,美味跨越地域,来了一次绝妙的碰撞。

库车慈孝书院学生做提桶纸塑(潘海洪 摄)

宁波与新疆,一个是有着八千年历史的海洋文明,一个是来自青铜时代的龟兹古国;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要道,两地自古以来便渊源颇深。自2010年浙江宁波对口支援新疆库车以来,宁波与库车更是紧紧相连。多年来,秉承“支援库车就是发展宁波”的理念,两地在经济、商贸、医药、科技、人才、教育等诸多领域加深关联,数代援疆人的坚守、奋斗和创业让两地人民有了更为亲近的情感联系。从最初以资金帮助、项目建设为主的援疆方式,到近年来逐渐在思想建设、文化融入、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方面加大投入,援疆工作硕果累累,创新不止。

本次云研学活动,是文化润疆的又一举措,激发了学生对于宁波这座城市的喜爱、埋下了地域友好交流的种子,更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宁波博物院院长张亮表示,本次博物馆云研学项目将成为宁波博物院与新疆库车文化交流的全新起点,也将为宁波与其他地区的教育事业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之后,本活动还将前往澳门、凉山、贵州等地,继续探索博物馆教育的更多可能,共赴地域文化交流的精彩未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