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平生有不少门生,其中最有名的是并称“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四人中,前两位算得上是大名鼎鼎了,而后两位的则名气略逊色,特别是晁补之更是似乎没什么存在感。但事实并非如此,晁补之的词风是4人中最像苏轼的一位,也是苏轼特别欣赏的爱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苏轼初见时,晁补之才17岁,当时苏轼看完他的《七述》后,兴奋地说道:“我可以搁笔了”。从此,晁补之就师从苏轼。晁补之写词格调豪爽,但语言却能做到清丽晓畅,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晁补之的一首《盐角儿·亳社观梅》。

《盐角儿》这个词牌名是颇为难写的,要对叠字的运用要达到相当水准才能写好。两宋名家都不敢轻易尝试,欧阳修曾写过一首,效果并不是很好。当时晁补之为挑战苏轼的名作《西江月·咏梅》,试着以盐角儿为牌写了一首,没想到竟成一首咏梅绝唱,让我们来品一品:

《盐角儿·亳社观梅》
北宋.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词的上片仅开篇6个字就够惊艳了,这一句用开时和谢时两个时间段来写梅花似雪的洁白,在反复咏唱中抛出“花中奇绝”的赞叹之语。这样的开篇干脆而又直接,在咏梅词中别具一格。第二句由花色写到花香,梅花的香气是由骨子里飘出来的,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词人闻香寻香,叠用两个“香非”令词句曲折动人。这两句词,句中是反复叠语,句间是似粘对而又非对,似信手拈来,读来朗朗上口,可见词人对字句的把握力是极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咏梅一定要咏出梅的神韵,在这一点上词的下片写得可谓相当巧妙。溪边吹来的清风和明月,都被梅花占尽,让那似血的山桃羞愧损颜。这一句用“占”和“留”两个动词,将梅花拟人化,写出了梅花独领月风的姿态;再用山桃作对比,写出了梅花的超凡气质。

最后一句,词人笔锋一转,写梅影的稀疏和梅香的清淡,这两句抓住了梅花的弱点,这是一般词人咏梅时常自动规避的。但在词人眼中,这正是梅花的高洁之气,是一般的花儿难以比拟的。这一句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将梅花与凡花区别开来。同时这样的落笔,也便得梅花的形象不再单薄,变得丰盈而又摇曳,令人回味无穷。

纵观全词,从用字和结构上,它层层叠用,遣词灵动而又自然,特别是上片的排比更是惊艳。从意境上来看,则引入了雪、风、月、桃、影等意象,令全词言简义丰。就整首词而言,这首词虽无法与苏轼的名篇媲美,但却也是一首上乘咏梅词。这首词后来也成了《盐角儿》词牌下的代表作,自晁补之写完此牌后,两宋再无名家尝试,令人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