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名叫刘乾坤,是一位曾服役19年的老兵,一位退役后服务人民22年的基层民警,一位有着54年党龄的党员。

1972年至今,刘乾坤省吃俭用,累计向慈善组织、受灾地区和各地困难群众捐款120多万元,保存的汇款回单有4000多张,使用过的“汇款人姓名”有“红兵”“战友”“刘建军”“中国梦”……

坚持奉献爱心,却从来不用真名。多年来,刘乾坤不知多少次被人问起: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刘乾坤告别军营,转业安置到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公安分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和在部队时一样,他依然常为需要帮助的人捐款。

笔者请他谈谈离开部队后第一次捐款的情形,他回忆了一会儿说:“都是小额捐款,实在记不清了。”让他印象比较深的,是1989年为北京亚运会捐款。“那段时间,收音机里经常播放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有关的消息。亚运会在中国举办,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地位提高的标志,我给组委会寄去1300元,署名‘爱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刘乾坤说。

尽管刘乾坤每次捐款都用化名,可在朝夕相处间,身边许多人还是知道了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本不图名利的刘乾坤渐渐在当地出了名,2009年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多年倾情奉献,刘乾坤在赢得赞誉的同时,不是没听过不同的声音。有些人曾问他,“即使掏空腰包也不可能帮助所有人,到底图个啥”“献爱心是好事,可为了公益亏欠家人,这样值不值”……刘乾坤觉得:“为人民服务不能分类服务,不能挑人服务。我的能力有限,但帮助群众是真心实意的。”

让刘乾坤欣慰的是,曾经一度埋怨自己的女儿,长大后渐渐理解了他,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