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华交青年挺膺担当、砥砺奋斗,我校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华东交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和“青年文明号” 评选工作。

今天推出展示的是2023年度华东交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和“青年文明号”的获奖个人和集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看看属于他们的青春风采吧!

2023年度华东交通大学

青年五四奖章

丁孺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孺琦,男,博士,华东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入选江西省双千计划、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团队。

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多年教学评价良好以上,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近60人,指导/培养研究生30人。主持省级本科/研究生教改课题2项、出版本科教材1部、发表教改论文3篇。以第一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获“互联网+”国家级铜奖、江西省金奖,“挑战杯”江西省一等奖。获评校“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专业导师、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心无旁骛,潜心学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和重点支持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2项,以及江西省重大专项、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数项。发表SCI论文43篇,其中中科院TOP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Springer英文专著1部,亮点论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等。

勇担使命,服务科技产业。围绕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及元件“卡脖子”难题,与行业全球龙头企业三一重机、江苏恒立液压等企业联合攻关,授权发明专利30项,形成了打破国外垄断的自主知识产权,获浙江省、江西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2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荷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荷君,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十年如一日,今年是她扎根在一线学团岗位的第十个年头,坚守育人初心,用点滴行动践行着“关爱最有力量”,被誉为学生眼中的“小太阳”;开创了“辅导员、双创导师、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新模式,点亮工科院校的“人文高光”,指导学生团队获创新创业竞赛省部级以上荣誉30余项;2019年被授予江西高校十大“最美辅导员”称号,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荣誉20余项,创办的工作室获批江西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近年来,她将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延伸到思政课堂,培育多支“红色走读”队伍,所带班级“弘知班”获评江西省高校“红色班级”(全省本科高校仅5个),指导的学生作品获“红色走读”全省一等奖、“挑战杯”红色专项三等奖等;连续9年带队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获省级优秀服务实践队和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她与学院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了“知产童蒙(IP SPARK)”公益组织,获评江西省示范性重点志愿服务扶持项目、华东交通大学“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带领学生围绕知识产权基础教育普及、专利行政保护等,向外界传递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创造性构建“专业特色教研+场景化育人平台+师生创新实践”的专创融合培育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带领指导学生用一个个“追光的日子”,赢得了一次次的“高光时刻”,累计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全国累进创新奖等5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魁,男,教授,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青年文化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匿名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多家SSCI期刊客座副主编、匿名评审。

言传身教,孵化学生红色能量。立足于红色文化传播意蕴,在发挥高校教师教育与科研双重职能的基础上,言传身教,以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为基,引领学生团队进行红色文化的理解、学习、调研、分析与探索。

思辨育人,传授学生科研密码。多年如一日,践行每周1会(学术会议),多门学术方法课程并举,塑造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融合发展系生态,激活学生关于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关注与重视。在专门化学术培养下,指导学生已发表论文SCI/SSCI33人次(其中Top期刊1人次、ESI全球前1%高被引2人次)、CSSCI/北大核心20人次、其他论文68人次。

躬身力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秉承“以赛促学”理念,以师生共情为羁绊,挑灯夜战,近5年已指导学生获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2022年度获“正大杯”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为学校历史最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沁,女,2022级体育硕士,体育与健康学院研究生执行主席兼研究生党支部纪检委员。退伍不褪色,青春许家国。从校服到戎装,她披坚执锐,一路前行;从战士到硕士,她不忘初心,锐意进取。

从军八年,光荣受阅,锤炼过硬品质。2019年,她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作为女兵方队中的一员顺利通过天安门,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并被评为阅兵训练先进个人,获习近平主席的通令嘉奖一次。服役期间,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五次。其相关事迹以及原创漫画优秀作品在各大主流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

战场转换,初心不改,书写无悔青春。重返校园后,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个人学业课程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获评2023年度省级学业奖学金。作为研究生代表参加校第二十二次、第二十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获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校双基竞赛之大学生健康素养大赛一等奖、校“优秀志愿者”、“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心系国防,身体力行,厚植爱国情怀。作为优秀军人代表参加全国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参加全省高校“爱我国防”演讲比赛获第一名,为大、中、小学生开展志愿宣讲,号召青年厚植家国情怀,获评江苏省铜山区第二届“最美退役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度华东交通大学

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智慧交通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交通大学智慧交通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探索智慧交通领域,为我国铁路智慧运营注入强劲动力,为未来交通发展擘画新的辉煌篇章。

勇于探索,AI赋能电气化铁路运营安全。实验室师生团队在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支持下,研发基于电磁涡流与计算机视觉的高铁无损检测关键技术,致力于保障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安全,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扎根铁路,将技术创新转变为铁路安全的新质生产力。实验室师生团队立志将科研做在生产一线,多项技术在交通领域成功转化落地,产生经济效益累计80余万元,将技术创新转化为铁路安全的新质生产力。实验室先后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余项,其它国家级奖项30余项。

立德树人,三位一体培育国际化卓越人才。实验室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现有党员15人(56%),入党积极分子2人,共青团员17人。近年来培育“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国家奖学金3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人、江西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闪耀华交校长奖学金2人,10人获推免研究生资格并被双一流高校及专业录取。实验室育人成效卓越,助力学校获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学成果激励计划”二等奖,获批省级教改/教规课题5项。

2023年度华东交通大学

青年文明号

信号创新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号创新实验室电气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以王晓明老师为主要指导老师,主要以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研究学习机械、电子、开发软硬件产品为主要方向,实验室现有成员70余人,主要学习和实验地点在南区教10栋(电气楼)502室。

学生“双创”成绩斐然。自2012年成立至今,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以王晓明老师为代表的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团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优秀团队,参赛项目曾获评为最具创新项目奖。近年来,实验室共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奖励40余项,省级奖励50余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5项,授权和受理专利30余项。

学生榜样引领成效显著。信号创新实验室积极响应电气学院培养优秀毕业生政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每年有多位同学保研至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优秀高校攻读研究生,考研录取人数比例达50%以上,已经工作的毕业生也在各自岗位上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通过12年的建设,信号创新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种爱国爱党、坚忍不拔、缜密高效、积极团结、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助力学生不断成长成才,促进团队不断进步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学院SECLAB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学院SECLAB实验室坚持“思政引领、对党忠诚、技术过硬、服务江西”理念,努力成长为国家网络安全战线上一支作风硬、能力强、肯吃苦、能担当的青年队伍。自实验室组建以来,始终把“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服务社会”作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工作信条,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以“试炼+实验”“理论+实践”为主体,兼备思想引领、能力培养、服务社会、自我创新效能的技能型青年人才成长体系,实验室成员先后在省“赣育杯”、“赣网杯”网络安全大赛以及“振兴杯”数字经济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中取得成绩。

聚焦青年,坚定信念。实验室在长期的工作运营中,始终把培育思想坚定的青年人才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始持以理想信念为先、创新实践为本的育人模式,把好青年的思想关、态度关、能力关,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特殊性,为不同学习阶段的青年“号脉、开方、抓药”,注重青年发展需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学生学思践悟各个环节,浇筑信念坚定的网络安全“防火墙”。

聚焦传承,凝聚青年。实验室聚焦学生发展链条,吸纳团队意识强、学习意识强的青年,组织青年开源情报组、网络攻防组等实验小组,定期开展朋辈示范讲堂,由较高年级的学生担任“朋辈指导师”,多年级学生共同学习、互解疑惑,在交流协作中锻炼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青年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创新,提高青年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产学研转化能力。

聚焦实践,扎根工作。实验室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各方面育人资源,建立学生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通过“理论+实践”开展“项目化”的能力提升活动,全面提升青年的实践能力,实验室成员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一线,做“隐姓埋名人”,以实际行动实践思政教育成果。通过与芯片厂商深圳华视微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交通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与看雪安全、腾讯云鼎实验室深入交流合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集体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 “双一流” 建设、思政育人与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校各级团组织要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积极营造“对标先进作示范、担当作为勇争先”浓厚氛围,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出 品︱校团委新媒体中心

编 辑︱凌一帆

▸责 编 |丁 一、刘奕伶、罗雨轩

审 核︱高 旭、戴优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