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9月,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展十年回顾展并获特别奖(北京) ;

2015年1—4月参加“和声·不异而同----南京国际美展暨凤凰山艺术园签约艺术家巡回作品展(南京-长沙-上海);

2014年1月参加“重视风景--南京青年当代艺术大展”(南京);

2014年6月,参加《经典与风范》第二届当代值得关注的艺术家邀请展(北京);

2014年11月参加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邀请展(临沂);

2014年12月,作品《无题NO.3》入选由法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2014法国沙龙大展(巴黎);2013年9月,参加北京第十六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北京);

2013年10月接受南京电视台文化新闻记者专访(南京);

2013年11月参加中俄现代画家精品联展(北京);

2013年9月多幅作品被中国邮政采用,在全国使用专版和珍藏版同时发行(中国);

2013年4月参加北京国粹院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青年油画家联展(北京);

2012年12月部分作品入编《2000-2012中国艺术家词典作品精粹》;

2012年10月,接受《中国文艺家》杂志社记者专题采访(北京);

2012年8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四次新人新作展并获佳作奖(南京);

2012年5月参加本土•南京当代艺术邀请展(南京);

2012年2月,《幻境系列》获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展-提名奖(成都);

2011年10月,参加首届中国现代青年画展(北京-苏州-杭州);

2011年5月,中国首届青年美术家提名展(成都);

2010年7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三次新人新作展(南京)。

5、拍卖纪录:

2013年10月下旬作品《隐形的翅膀》参加北京保利第24期秋季当代艺术精品拍卖会,以二十三万人民币拍卖成交;

2013年3月油画作品无题《NO.1》在北京翰海(80期)精品拍卖会以人民币六万九千成交。

2014年7月作品《无题N0.5》参加北京水墨丹青拍卖会以15万人民币成交,《幻境NO.12》以3万人民币成交你(60X60CM)。

6、收藏记录:

(1)油画作品《黄山—云海·雪》被南京人民大堂永久收藏。

(2)油画作品《喋血大教堂》被京俄罗斯文化艺术中心收藏。

(3)油画作品《无题N0.5》被南金唐广告公司收藏。

(4)油画作品《幻境N0.5》被南京硒泥科技装饰公司收藏。

(5)油画作品《记忆与梦想》被新疆农资集团收藏。

(6)油画作品《梦马N0.2》被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收藏。

7、出版:

(1)《中国艺术名人堂-汪建国》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汪建国当代艺术作品集》

中西的融合与古今的交响

——关于汪建国的绘画

文∕杨卫

自20世纪初现代艺术的兴起,开始摆脱客观现实的羁绊,走向主观创造以来,艺术家对真实的诉求,就由外部世界转向了内部空间。这种认识论的转向与理解方式的蜕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基础,实际上是人类经历“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体被大机器生产所不断“异化”,转而向内诉求真实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它最早是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了现代哲学思潮,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正是精神分析学的出现,从认识论上打开一个潜意识的空间,使人们惊讶地发现在纷繁的现实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加真实的心灵世界。于是,疏离“异化”的物质现实,将探索的目光转向晦暗不明的心理空间,挖掘其内在的真实性,就成了现代艺术整体转向哲学思考和心理叙事的主要动机。

毫无疑问,现代艺术从整体上转向对内部世界的挖掘,不仅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流派,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内心感受。因此,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段,很快便取代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模式,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艺术思潮。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新潮美术”运动以来,也走上了一条同样的观念更新之路。这其中有一种最为典型的现代艺术风格,即所谓超现实主义绘画,因为与现代哲学与精神分析学发生了直接关系,同时又可以折射出中国的历史变迁与千奇百怪的社会现状,故而,特别受到中国艺术家的青睐,由此而成为了“新潮美术”以来最为主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当代艺术家汪建国的艺术探索,也是承接了这一文脉,只不过在他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包含了太多的现实隐喻与人文关怀。

汪建国1974年生于四川射洪,自幼喜欢画画,中学就读于四川射洪太和中学音美班,开始接受系统的造型训练;后又相继在四川美术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深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与同时代许多艺术家一样,汪建国在读书期间,就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开始接触现代哲学,因此,他进入绘画创作,一开始就选择了观念绘画,而不是学院派的现实主义模式。在汪建国的早期作品中,一种重叠古与今、包含现实与幻想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就已经跃然纸上。这种错综复杂的视觉景观,正是当代社会的真实反映。汪建国置身于这样的景观社会,常有一种目不暇接与雾里看花之感。因此,选择超现实主义绘画,来表现眼花缭乱的视觉经验与扑朔迷离的心理感受,便成了他的不二之选。

不过,虽然汪建国在艺术探索上,选择了具有“形而上”意味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但他的艺术观念却极为现实,往往是针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展开叙事。比如他于2015年前后创作的《山海新经》系列作品,就是在努力尝试将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比如他于2020年左右创作的《幻景》系列作品,即是将梦里的桃花源引入平淡无奇的现实世界;比如他于2020年之后创作的《生命风景线》系列作品,也是在揭示社会上各种荒诞不经的生存现象……诸如此类,都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正是汪建国的作品有意思的地方,也是他的绘画区别于许多超现实主义作品的独到之处。所以,汪建国既不是一个持现实主义立场的艺术家,也并非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逍遥派,而是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又不断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并对其投以精神的观照。用今天的一句流行语说,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汪建国的绘画作品,才具有了思想的深度与视觉的张力。

事实上,当代社会早就不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平面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整个世界都已经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多边贸易与多种文化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造成新与旧的冲突、古与今的矛盾,以及贫与富的分化、人与人的差距等等,也交织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多元混杂的社会奇观。有人命名为“后现代”,也有人称其为“混现代”。不管理论家如何定义这个盘根错节的奇观社会,总之,它与传统单一发展的社会形态,已经有着天壤之别。因此,靠线性的思维逻辑,已经无法理解这个社会;也因此,才催生出了汪建国这样的艺术表现,即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超现实主义风格。

回到汪建国的绘画,其显著的风格特征,就是集现实与幻想、文明与野趣于一体。世间的万事万物,人物也好,动物也罢,甚至于风吹草动、云卷云舒等自然现象,都可以成为他画面的主体,并构成彼此的联系。汪建国就像一个造物主一样,用他的想象力重新编排这个现实世界,使其别开生面、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可以说,汪建国是以巨大的人文热情,投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其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他以某种形而上的想象力,拓展了现实的空间维度,同时,又以现实为依托,使其笔下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具有了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如果说现代艺术转向心理叙事,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语汇,那么将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再次回归于对现实的观照,则是当代艺术的批判性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汪建国的绘画,是将超现实主义风格引入当代语境的一种绘画,亦是真正属于今天的艺术。

2024.3.14于北京通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